11月24日上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科技、人才工作会议在西拉木伦校区逸夫楼音乐厅隆重召开。校党委书记赵东海,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孟祥宏,校党委副书记王烨辉,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杨恒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英松,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裴志利,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国庆,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百涛,副校长红梅,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孙林,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张琪出席会议。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受表彰人员及教师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会议。王烨辉主持会议。
会场
校党委书记赵东海出席会议并讲话
孟祥宏向大会作了题为《学科引领 科技创新 人才保障 共谱民大发展新篇章》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学校2016年以来学科、科技、人才工作,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与目标任务。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孟祥宏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学科、科技、人才是体现学校整体办学能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学科是龙头,科技是支撑,人才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学校要统筹推进学科、科技、人才协同增效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以实施学科转型升级攻坚、科技创新攀峰、人才引育筑巢“三大行动”为牵引,着力打造特色学科高地、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报告强调,今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轮学位点建设起步之年。全校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把握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战略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到工作中,努力开创学科、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特色鲜明、区域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校党委副书记王烨辉主持会议
会上,杨恒山宣读了《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决定》,陈英松宣读了《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决定》,红梅宣读了《学科建设先进集体和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先进个人表彰决定》。校领导分别为在学科、科技、人才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杨恒山宣读表彰决定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英松宣读表彰决定
副校长红梅宣读表彰决定
为学科建设突出贡献奖获得单位颁奖
为科技成就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颁奖
为人才工作先进个人获得者颁奖
为学科建设先进集体颁奖
为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先进个人颁奖
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颁奖
为科研工作先进集体颁奖
为科研工作先进个人颁奖
为人才工作先进集体颁奖科研工作奖
获奖代表杨恒山教授、学科工作奖获奖代表郝青云教授、人才工作奖获奖代表格日勒图教授分别根据工作职责和亲身体会从各自业务领域作交流发言。
受表彰代表发言
赵东海作总结讲话。他代表学校党委对辛勤工作在教学、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管理一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感谢,对多年来为学校学科、科研、人才培养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和老师们表示深深敬意。他表示,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学科建设是龙头,科学研究是基础,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准确理解、科学把握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对于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赵东海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自治区两件大事,结合学校办学实际,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建强学科团队,以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为牵引,带动其他优势特色学科共同发展,力争在新一轮博士点、硕士点申报工作中取得更大突破;要坚持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工作的支撑作用。聚焦学科方向,突出特色、明确目标,不断加强有组织科研,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优化科研平台建设,不断产出具有标志性和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切实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坚持目标管理,发挥人才工作的保障作用。引育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挖掘新进教师科研潜质,优化科研教学条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发教师科研活力,为人才搭建平台、做好服务,以“引育用留评”的“五位一体”人才工作制度推进人才工作全面发展;要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共谋划、同部署,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队伍管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
赵东海指出,学校正处在学科、科技、人才工作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凝聚共识,勠力同心,牢记“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务实创新、团结进取”的民大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强自觉来谋划和推动学校事业持续向前发展,为加快特色鲜明、区域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