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以“四个强化”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西南交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劳动品格,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机制建设,促进劳动教育体系化。高度重视劳动育人工作,将劳动育人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出台《关于新时代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将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吃苦耐劳,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构建学生劳动实践体系,设立“一院一区”劳动实践区、“一院一园”种植体验园等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打造校院两级特色劳动实践项目。建立校院两级劳动育人课程库,学校层面打造劳动教育第二课堂精品活动,学院层面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引入学生“第二课堂”建设体系,规范线上选课、活动组织、课程指导、学分认定等环节,着力提升劳动教育规范化系统化水平。
强化统筹联动,增强劳动教育多样性。推动学工、教学、科研、后勤等部门统筹联动创设劳动场景,积极拓展劳育资源。将劳动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的实验教学平台,按“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四个能力维度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将劳动教育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基地向本科生开放,依托“四川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校内金工车间、工程实训等项目,经常性开展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生产劳动实践。将劳动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加强校、地、企深度合作,打造多样化实习实践平台,建设百余个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每年组织百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职业角色、增强社会认知。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各类课外实践项目和竞赛项目,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劳动教育与勤工俭学相结合,组织受资助学生志愿走进图书馆、食堂等,开展图书整理、卫生清洁等义务劳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品格。
强化前沿引领,推动劳动教育时代化。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运用智能技术、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科技赋能助力行业转型升级现状,增强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将科普讲座与现场劳动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实地采集校园阀门表井数据,参与校园绿植养护,学习校园节能管理远程数据平台、地下管网探漏报报警系统等智能化设备运用,增强学生对新理念新技术感知和理解。打造研究生支教团、川藏铁路博士服务团等实践品牌,扎实推进校企共建、军民共建实践基地。邀请企业、基层一线劳动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在言传身教中引导学生学习践行工匠精神。
强化系统评估,确保劳动教育实效性。从师资队伍、平台建设、学生考核评价等多方面加强劳动育人质量评估,建强资源平台,确保育人成效。充分发挥绩效评价作用,出台《人才培养工作任务绩效核算指导办法》,对指导劳动育人活动、建立劳动育人基地平台并进行合理运营维护的教师给予相应激励,并将相关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评价。制定《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劳动教育评价作为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及评奖评优、满足毕业条件的基础依据。出台《本科生劳动实践认定办法》,明确学生劳动实践计分标准。在第二课堂精品项目库建设和“第二课堂成绩单”特色项目培育过程中,加大对劳动实践项目的支持力度,根据实际开设情况纳入各教学单位工作量计算体系。加强对院级劳动实践项目建设、质量成效的督查与评估,探索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推动劳动教育扎实开展、落细落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