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寄语2022年新生:做强国有我的新青年
2022-09-05 12:05
北京大学
作者:

  9月4日上午,北京大学2022年开学典礼在五四体育场隆重举行。龚旗煌校长祝贺各位新同学圆梦北大,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北大欢迎你们!”他勉励同学们跑好青春奋斗的接力赛,做强国有我的新青年。

做强国有我的新青年

——在北京大学2022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22年9月4日

北京大学校长 龚旗煌院士

  同学们、老师们、来宾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贺各位新同学圆梦北大,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北大欢迎你们!

  同学们,从进入燕园的那一刻起,“北大人”就是你们最闪亮的青春印记,你们的人生也与北大的光荣和使命紧紧相连。看着朝气蓬勃的你们,我不禁想起1979年,我入学时的情景。那时中国大地处处涌动着改革开放的春潮,我们那代年轻人特别希望学得一身本领,早日投身祖国的建设。经过四十多年的奋斗,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冲锋号。未来二三十年,中国梦的宏伟篇章将由你们来书写,北大“以天下为己任”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你们手中。

  1898年,在民族危亡之际,北大应运而生,扛起了兴学图强、培育栋梁的重任。长期以来,北大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民族复兴的史册上镌刻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奋斗篇章。如今的北大,一批优势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形成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产生了一批推动时代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先进思想理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先锋作用。这种“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的精神底蕴,引领着一代代北大青年在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1981年,北大青年在燕园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40年后,在2021年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北大青年在天安门广场发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这是新时代北大人的奋斗坐标。作为燕园的新主人,希望大家抱定宗旨、砥砺前行,跑好青春奋斗的接力赛,做强国有我的新青年。

  做新青年,要爱国明志,坚定为国求学的信念。

  青年时期是人生最闪光的阶段。只有把青春融入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主旋律,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光芒才能更闪亮。

  我国半导体物理的一代宗师黄昆先生,一生不为名利,只为报效国家、振兴中华。1951年,他舍弃了在国外发展的大好机遇,满腔热忱地回到深爱的祖国。在北大物理系任教期间,他参与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业,全身心投入立德树人工作,为中国信息产业培养了第一批拔尖人才,为创立和发展中国半导体教育与科技事业、从无到有地建设中国半导体工业体系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今天,他的爱国奉献精神始终是北大精神的一面旗帜,引领着北大师生努力解决国家面临的“卡脖子”难题。

  同学们在踏入北大后,都立下了为国家、为人民奉献青春的誓言。来自西藏的平措旺扎同学是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的新生,他出生于医学世家,很早就立志行医济世、救死扶伤。在目睹了北大援藏医疗队帮助患有眼疾的老人重获光明后,他更加坚定了用医学专业知识帮助家乡人民的志向。

  希望同学们自觉将北大人的家国情怀融进血液、化作行动,把助推国家发展作为学习的动力,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毕生的追求。

  做新青年,要求真务实,学好担当重任的本领。

  古人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近年来,学校完成了图书馆东楼和一批教学楼的改造,在昌平启用了新校区,最近还建成了东侧门大草坪,营造了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潜心治学的良好条件,希望大家倍加珍惜在北大的学习时光。

  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有“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北大历史学系原系主任邓广铭先生将“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毕生的信条,在学术事业上深耕求索、成就卓越,被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随着对史料的不断发掘和思考,他对一生中最重要的六部著作进行了反复修订、大幅增补甚至彻底改写。其中,《岳飞传》改写过两次,前后历时近四十年,《王安石》一书也在四十多年间修订和改写了三次。希望大家努力追求这种精益求精的学术境界,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中练就过硬本领。

  大家在北大学到的本领,是建设国家的基本功,所以在学业上一定要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一名北大学生,维护诚信精神和科学的尊严是你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同学们始终端正治学态度,老老实实做学问,勤勤恳恳下功夫,这样才能不虚度大学时光,学到真正的本事。

  做新青年,要砥砺精神,磨练百折不挠的品格。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的努力;人生的光彩,是逆境的打磨。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坚毅的品格,才能不断攀登人生新的高峰。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是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她也是大家的学姐,是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毕业生,目前正在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在叩问苍穹的路上,她一次次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在离心机项目训练时,身体要承受8个G的过载,以至于脸会变形,呼吸非常困难。在进行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她要在10米深的水下,持续训练五六个小时。正是带着这份永不言弃的坚韧,她才能心怀凌云志、飞天摘星辰。

  我们也有不少新同学克服种种困难,战胜了疫情冲击等挑战,以顽强的毅力追逐梦想,不仅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还成为生活的强者。希望大家今后不论遇到任何挫折,都要不畏艰难、勇毅前行,在每一次困难和挑战中磨练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塑造更加优秀的自己。

  做新青年,要兼容并包,涵养海纳百川的胸怀。

  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同学们在北大不仅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有容乃大”的气度,做到正视自己、欣赏他人、心怀世界,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

  正视自己,是自我完善的前提。过去,大家习惯了名列前茅,但在北大,可能会感到更大的竞争压力。希望同学们调整好心态,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排名而气馁,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积累,在厚积薄发中追求卓越,努力取得新突破。

  欣赏他人,是团结合作的基础。大家从五湖四海相聚在北大,这是难得的缘分,在前进的道路上,同学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北大汇聚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善于发现和吸纳他人的优点与强项,在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

  心怀世界,是引领时代的底色。1916年,李大钊先生在其著名的《青春》一文中提出,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促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大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北大的同学,不论是中国学生还是留学生,都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希望同学们结成伙伴、增进友谊,在真诚交流中了解彼此的文化,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世界,推动国际社会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青春使命一脉相承。再过一个多月,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大家在最美好的年华进入北大,接过了新时代北大人的接力棒。我衷心祝福大家在北大历练成长、不断进步,在强国之路上奋力奔跑,在复兴伟业中挺立潮头,跑出新一代北大青年的最好成绩!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