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寄语新生:学以成人,研以成才
2023-09-19 11:49
中山大学
作者:

学以成人 研以成才 高松校长在中山大学

2023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开学典礼。看到各位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感到十分欣喜。同学们即将在中山大学学习、生活,步入新的人生阶段,开启新的人生篇章,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大家有了一个值得骄傲的身份——中大人。你们的到来,为这所百年学府注入了一股蓬勃朝气!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2023级19000余名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的中大,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的发展格局,扎根大湾区广州、珠海、深圳三地办学,面向世界,守正创新,正扎实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今天的中大,汇聚了一批杰出的专家学者和活跃在各学科领域的优秀青年教师,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践行“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努力培养具备卓越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创造性人才。今天的中大,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努力为同学们提供更多跨学科学习的平台、研究性学习的项目、国际化交流的机会、个性化选择的空间,大家在这里将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成长体验。

  同学们来到中大,都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中大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孙中山先生1924年亲笔题写的。校训为我们求学和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坚持学问、思辨和行动三者的有机统一,努力做到学以成人,研以成才。

  在这里,我谈三点希望,与同学们共勉。

  第一,学以成人,在面向未来中把握主动学会学习。

  大学是传播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地方。同学们走进大学,都是希望能在这里学到真学问,练就真本领,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未来是什么?我们如何为未来而学?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未来的世界将充满着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期望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能够管用一辈子,无疑是不现实的。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未来世界对各位同学提出的时代要求。

  学习往往离不开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要有发现问题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主动学习。问题又往往是复杂的综合的,只靠已有的知识,或者只靠某一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往往都是解决不了的,需要勇于探索新领域、创造新知识,需要用跨学科的思维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来更好地面对,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学习,发展一般性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这里,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始终昂扬向上,不“躺平”,不“摆烂”,不等待,不懈怠,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学术志趣和实际情况,明确学习的方向,做到通专结合。一方面打牢宽厚的人文与科学基础,形成更宽广视野与见识;另一方面能够不断认识和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志趣,并在深入的专业学习中发展一般性的能力,使自己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形成探索真理和批判性思考的习惯,为未来发展夯实根基。

  第二,研以成才,在专注学术中培育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孙中山先生认为,“大学之旨趣,以灌输及讨究世界日新之学理、技术为主”,即大学要研究高深学问,走在科技前沿。当今世界,科技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能否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已经成为能否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需要人才,人才培养需要教育。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对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至关重要。而创新,需要同学们树立和坚持科学精神,遵循科学的本质要求,自觉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不断去求真和质疑;要以平等和包容的态度,不断提高沟通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要始终秉持爱国和奉献的初心,通过不断努力让人类和社会更加美好。

  我校陈心陶教授是著名的寄生虫学家,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他心系祖国,不畏艰难,他说:“我愿做一头开荒牛,与祖国人民一齐开垦祖国荒芜的科学园地。”新中国成立的第三天,他就回到祖国,后面又深入血吸虫病疫区调研,经过几年的探索试验,创造性提出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来消灭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为广东消灭血吸虫病立下不朽功勋。2022年5月,陈心陶精神教育基地也成功入选为国家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在这里,我也希望同学们在学术之路上始终敢闯敢试,不停滞,不守旧,不迷信,不盲从,能够专注学术,开拓前沿,不断培养创新能力,更加关注研究的科学价值或应用价值,面向未来做更有意义的引领性研究,并在刻苦学习和研究中培育科学精神,锤炼品行情操,全面成人成才。

  第三,志存高远,在脚踏实地中追求卓越矢志报国。

  孙中山先生勉励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要有国民的大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在学术研究中,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树立远大志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理论也需要实践的检验,不管是“证实”还是“证伪”,都要进行严格的验证,我们只有把志存高远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才能在科研之路上行稳致远。

  学习和研究,不仅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努力方向,还要树立专业自信、怀抱学术理想。1981年,我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记得刚入学时,系里组织几位老先生给新生开讲座。其中,唐有祺先生说:“你们进了大学化学系读书,你们都是化学家了!”这对我和其他同学来说,都是很大的鼓舞和激励。这一句话,朴实无华却充满力量,让人在满怀信心的同时,也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要求我们把远大抱负落实到持之以恒为之努力的实际行动中。

  心有所向,身有所往。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生徐梦玥同学,在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蔡鑫伦教授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决心攻克光通信领域“卡脖子”难题。经过不懈努力,她成功研发了世界首例“铌酸锂薄膜相干光调制器”和“铌酸锂薄膜偏振复用相干光调制器”,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肯定,让我们更坚定了自主创新的信心。

  同学们,如果说“学以成人、研以成才”是为学的意义所在,那么“学以报国”就是我们青年学子最大的理想和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的竞争是年青人的竞争,今天的年青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梁。”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要关注现实、勤于实践,触摸时代脉搏,了解社会发展和国家需求,不断增强“学以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里,我也希望同学们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做眼高手低的空想家,牢记校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中历练成长;以“天下为公”的责任意识,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以“实干笃行”的务实作风,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绽放青春光采!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希望同学们奋发图强,不负重托,学以成人,研以成才,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宽阔大道,用拼搏实现青春理想,用奋斗拥抱美好未来!

  再次欢迎你们的到来,祝同学们在中大生活愉快,学有所成!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山大学 2023-09-11 15:54
中山大学 2023-09-11 15:53
中山大学 2023-09-04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