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建设,持续推进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12月9日,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举办“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揭牌仪式。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常青,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学术期刊社社长柏维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近二十位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有关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部和政法学院师生出席会议。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主持。
开幕式上,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常青表示,中共党史党建学是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以及党的建设的重要学科,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问题的关键学科。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研究历史悠久、积淀厚重,是全国中共党史博士学位授予权最早的一批单位,老一辈学者郑德荣先生是我国中共党史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为中共党史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8年,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又增设党的建设二级学科方向,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中共党史和党建学科发展体系。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举办,进一步深化对“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解,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部高质量发展。学校领导常青、柏维春和专家代表李捷、王庭大共同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揭牌。
上午的研讨会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党委书记孟宪生和副部长段妍分别主持。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李捷认为在学术研究上,要走内涵式、融合式发展道路,要聚焦中国共产党的整体性研究,避免碎片化的研究倾向;中国科学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庭大从学科建设方面,分析了加强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强调要以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为重点,深化对学科发展的认识,以增强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田克勤从学科定位出发,指出党史党建学科要处理好该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及相关相近学科的关系;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从民族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等视域展开,就如何开拓学科研究领域,深化学科研究,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借鉴意义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齐卫平表示要在对接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下功夫,要多研究实际问题,提升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性。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主任程美东认为要加强经典文献阅读,要以务实的态度形成学校和区域的研究特色;复旦大学党建研究院院长刘红凛提出要以一级学科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在学科设置上要加强内部的融合;南开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纪亚光从微观角度出发,分享了他在党史人物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以“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视域下中共中央西北局史研究”为题,以小见大,分析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史的研究成果;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强调要多研究具体问题,注重交叉学科之间的联系。
下午的研讨会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孙成武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丁晓强认为要发挥好党的历史对党的建设的支撑作用;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刘信君对当前党史党建学术期刊的分布、特点和现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梳理;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海青提出要突出问题意识,通过党史研究总结问题背后的逻辑、机制和经验;武汉大学中共党史学科点负责人宋俭认为党史党建是一个综合性学科,要加强学科体系建设,综合考虑和马理论学科的协调性;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孙堂厚表示党史党建学是中国“要害之学”,要不断强化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国胜提出要以社会史来推动党史的研究,要加快构建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最后,段妍进行了会议总结。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正式将“中共党史党建学”设立为一级学科。学校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的成立,是推进全国重点马院发展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推动党史党建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促进中共党史党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及相关学科形成交叉融合、砥砺共进的发展态势,扩大学科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学校将以本次学术研讨和揭牌仪式为契机,大力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建设,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凝练重大科研方向,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中重大战略需求。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