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切实强化政治担当和决战意识,发挥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持续开展消费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教育扶贫、党建扶贫,助力青海省化隆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扩大“朋友圈”,消费扶贫增收入。围绕“产销对接”关键环节,打造“消费倡议+主题活动+农产品集市+直播带货”的四维宣传动员模式,实施“书记校长带头、党团组织跟进、师生校友参与”的组织方式,培育稳定的消费者群体,扩大消费扶贫“朋友圈”,巩固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在集中采购方面,学校制定年度采购计划,加大预算份额;依托“e帮扶”和“832平台”等,不断扩大采购规模、增加采购种类、优化采购比例。开展“我为扶贫作贡献”主题活动,活动当月学校在“e帮扶”的消费额达190余万元。在帮助销售方面,通过“拉面进食堂”、实体合作商铺、打造“青食工坊”电商平台、开设扶贫超市、举办扶贫集市等一系列举措,让扶贫产品进校园,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帮助销售化隆县及其他贫困地区农产品共计697万元。
培育“领头羊”,产业发展添动力。学校将“拉面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选优“领头羊”,积极助推产业提档升级,推动将当地独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收入。积极助推龙头企业产业升级,学校与企业签订采购订单,鼓励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加工效率,在上游带动农户增收;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加工技术,在中游带动企业增效,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拉面进食堂”等活动,大力提升品牌形象,在下游带动产业增质。帮助企业引进资金扩建仓储冷库,拓展冷链物流业务,逐步完善产业链。发挥学校优势,通过人才培训和引进资金推动拉面产业提档升级,助推“拉面经济”全产业链发展。2018年至今,先后举办3期拉面培训班,累计培训120余位化隆拉面经营管理人员,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了产业品牌发展观念,为打造品牌化、特色化、连锁化的拉面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集聚“智囊团”,生态保护促循环。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以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以产业培育和脱贫增收为导向,积极探索开展科技扶贫实践,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组织专家协助化隆县申请并实施“特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项目”,经过集中治理,有效消除了化隆县夏琼寺滑坡体的地质灾害隐患。2020年,牵头组建高校“资源环境扶贫联盟”,10所高校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专家联手攻关,在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修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组团帮扶、合力攻坚,为生态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启动“地质遗迹调查及地学旅游开发”项目,组织专家赴化隆县开展地质遗迹状况调查,深入考察黄河、峡谷、丹霞地貌等地质资源和民族特色文化、宗教文化,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名录、制作图册、规划地质旅游路线,协助化隆县申报地质文化村,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派驻“尖刀班”,教育引导转观念。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工作思路,切实发挥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重要作用,打造“转变落后观念、提升教育水平、做好学生帮扶”的教育扶贫体系。先后选派5名干部赴当地挂职,克服语言障碍和气候环境等实际困难,出真招实招,努力为化隆县脱贫摘帽作出积极贡献。1名干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实施“启智育能”主题教育培训项目,采用“请出来”“走进去”和线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7年来共举办培训班51期,培训当地教师、基层干部、医务工作者等5000余人次,努力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育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设立“‘筑梦化隆’教育扶贫奖助学金”,开展“大山里的蒲公英”暑期社会实践、“化隆学子进北京”“三热爱一团”结主题教育活动、“点亮心愿 共助梦想”主题活动等,进一步扩展资助覆盖面、提高帮扶精准度。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鼓励大学生与当地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开展学业指导、情感关怀与思想引领,推动实现教育扶贫与立德树人双提升。
注入“强心剂”,党建引领树新风。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在化隆县成立临时党支部,作为校县对接的桥梁,开展支部共建,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设立“党建+”扶贫项目,打造“学校党组织+乡镇村党组织”的点对点联村结对模式。开展实地考察,学校7个二级党组织与化隆县6个乡镇开展精准对接。充分发挥各个学院的学科特色优势,通过帮助结对村修建文化长廊、村史馆、党员活动室等,帮助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通过扶持绿色有机种植、加工、承包养殖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上下联动,学校党组织、乡镇党委、村级党支部开展全面互动交流,真正使项目、资金、科技和产业实现有机融合、落地落实,以党建引领推进脱贫攻坚,为化隆县农村基层治理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