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农业大学情系乡土 扎根一线 以定点扶贫工作助推乡村振兴
2021-04-09 14:28
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人才、专业、科研优势,组织干部师生深入一线、尽锐出战、接力奋斗,以“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为原则,全力做好定点扶贫,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学校连续三年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2021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加强智力扶贫,探索高校扶贫新模式。坚持育人与服务相结合,激励广大师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引领广大学生学以致用、行以践言。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总体思路,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带团建、党支部带团支部、党员带团员”“理论与实践结合、老师与学生携合、学校与地方联合”的“三带三合”扶贫模式,有效激发基层党员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设立精准扶贫研究生专项、吴桥“1+3”农业硕士专项、本硕混编中国乡村振兴和种业菁英班等,探索精准扶贫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业科技人才,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2015年联合全国43家高校农学院成立“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着力构建聚焦全国贫困县脱贫摘帽、助力脱贫攻坚为主要目标的农业高校联合体,迄今已组建实践小队1200余支,1290余名教师和1.3万余名农科学子积极参与,深入扶贫第一线,助力决胜脱贫攻坚。

  深化科技扶贫,打造精准脱贫新引擎。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化科技扶贫,引导师生把农业科技硬核实力转化为送科技、助产业、战贫瘠、拔穷根的责任担当。如,学校科研团队多年来扎根西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第一线,打造以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的甘肃石羊河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综合实验站,开展植物高效用水机制、水资源持续利用、水环境整治等技术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治理,石羊河流域复现了“水草茂盛、碧波荡漾、野鸭成群、百鸟飞翔”的美丽景观。建设“教授工作站”“教授服务团”,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以及干部挂职、公益捐赠等工作,着力激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建设并推广科技小院扶贫模式,通过点对点、人对人的精准帮扶,创建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精准扶贫模式。截至目前,学校已在全国建立127个科技小院,覆盖45种作物产业,示范面积上千万亩,培训农民20余万人次,推广应用技术5.6亿亩,实现增产增收和环境保护共进共赢,为脱贫增收、转变发展方式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等作出积极贡献。

  聚力产业扶贫,开辟驻村帮扶新路径。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开展产业扶贫,助推贫困县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在云南宾川县河边村,探索开展以主导产业拉高贫困人员收入为特点、以复合型产业为核心的深度贫困综合治理模式,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在河北易县桑岗村,打造“巢状市场”,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蜂巢”,整合农户绿色农副产品,依托新媒体手段直接对接城市消费群体,实现农产品“点对点”社群营销,有效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在河南灵宝市焦村镇罗家村,创建以“传统文化资源+生态农业导向+合作组织支撑”的一体化乡村建设体系,探索可持续的扶贫新路径。开创养鸡产业带动脱贫模式,秉承“精准扶贫、品种先导、技术集成、体系支撑”的指导思想,培育出“农大3号”“农大5号”节粮型蛋鸡等8个新品种,同时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实施“金鸡产业扶贫计划”,助力安徽省金寨县、霍邱县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