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天津大学戮力同心、接续奋斗 助力定点帮扶县乡村振兴
2023-12-01 09:11
教育部
作者:

教育部简报〔2023〕第50期

  天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聚焦发挥组织领航、科技赋能、教育启智、文化润心作用,积极整合学校资源力量,持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助力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组织领航,完善定点帮扶机制。一是强化系统设计。将定点帮扶工作列入学校“十四五”规划,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每年制定定点帮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等,保障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的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建立定期研究推进定点帮扶工作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帮扶工作办公室牵头协调,全校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先后34次带队赴宕昌县调研考察,现场指导帮扶工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二是深化结对共建。持续完善“院级党组织—党支部—党员”三级结对共建机制,推动36个院级党组织与宕昌县25个乡镇党组织结对,师生党支部与宕昌县村党支部结对,师生党员与宕昌县中学生结对,通过“共上一堂课、帮办一件事”等方式,引导广大师生党员争当定点帮扶工作的“急先锋”“排头兵”。三是加大投入保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在资金投入、人员培训、消费帮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选优配强挂职干部,先后选派多名干部教师赴宕昌县挂职副县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办副主任、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等职务,将定点帮扶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压茬接力,接续奋战,搭好工作对接桥梁。自2017年以来,累计为宕昌县直接投入2887.75万元,引进资金6117.18万元,培训干部8337人次,培训技术人员1.03万人次,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2361.99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3365.27万元,有力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坚持科技赋能,提升产业发展动能。一是完善科技帮扶体系。设立乡村振兴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围绕清洁能源、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等选题“揭榜挂帅”,推动实现相关科研方向与宕昌县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成立“海棠科技工作站”,打造专家科技服务基地,助力当地修复农业环境、提升饮用水水质等。组建专家服务团、优秀青年教师暑期实践营、师生实践队等,持续深入宕昌县开展各类科技服务,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着力构建“项目牵引—平台支撑—团队协同”科技帮扶工作体系。二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多学科联合科研攻关,研发“边修复、边增产”功能有机肥技术、大棚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振兴号”饮水净化系统等,安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不断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供给、推广能力,着力以技术创新产出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培育本土工作力量。依托建筑、建工、药学等学科专业力量,帮助当地规划建设“拉路梁万亩中药材综合展示园”,提供土壤监测、成分检测、品质评价、深加工指导等服务,助推宕昌县中草药支柱产业发展。实施“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选派相关专家主动对接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传授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培育技术,并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育苗中心,着力为宕昌县培养一批“田秀才”“土专家”。

  坚持教育启智,夯实人才振兴根基。一是多渠道加大资源供给。积极探索“数字支教”模式,建设59间“梦想教室”,面向当地中小学生开设“电子线路”“音乐感悟”“乡土绘卷”等140余门在线“云课堂”,并组织1640名志愿者为当地5000余名学生提供线上课业和心理辅导。连续9年选派研究生支教志愿者赴宕昌县开展支教,举办科学营、科普宣讲、素质拓展等特色帮扶活动,助力乡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援建捐赠,实施“百万资助计划”,投入100万元资助1000名宕昌县困难教师和困难学生、孤残儿童等;成立“兴学之路”教育扶贫基金,直接投入500万元,并引进价值1100余万元的相关教育资源,帮助当地提升学校硬件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多层次强化共建共享。学校教育学院与宕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结对共建,协助建设特色专业、实训基地,招收同等学力人员攻读教育学硕士;学校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与宕昌县基础教育系统开展资源共享、课程共建。面向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围绕学前教育、中学理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音体教育等方面,累计举办4期“宕昌县中小学班主任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帮助300余名教师强化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辐射带动宕昌县学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三是多形式强化培训服务。设立教育培训帮扶资金,以“请过来”“送出去”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为宕昌县党政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专业技术人才等提供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城乡建设、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远程研修、交流研讨服务,努力为宕昌县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人才基础。自2017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69期,培训1.8万余人次。

  坚持文化润心,营造宜居宜游环境。一是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参与制定宕昌县全域旅游规划,帮助设计官鹅沟天池游客中心、哈达铺红色小镇等建设方案,建设何家堡乡“花海”等旅游项目,积极打造“红色”“绿色”“古色”等旅游品牌,促进农、文、旅有机融合,推动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兴农。探索推进数字文旅建设,联合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共同打造纪念馆全景VR,以新技术新手段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用”起来、“亮”起来。二是助力非遗保护传承。发挥学校文学艺术研究院学科专业优势,帮助宕昌县深入挖掘区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助力“宕昌羌傩舞” “羌陶制作技艺”“藏羌服饰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创新。组织人文艺术学院教师赴宕昌县开展非遗资源调研、艺术教育培训、艺术采风等活动,围绕古建筑遗产、节俗活动、馆藏文物等进行历史溯源,开展系统研究、凝练文化特色,进一步讲好宕昌人文故事。《天津大学“非遗扶贫”工作思路》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非遗扶贫”示范创建项目。三是服务乡村文化建设。设计建设大寨村“海棠广场”,撰写《海棠广场记》,组织师生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绘制文化墙850余平方米,共同描绘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气象、新风貌。联合相关企业连续3年向宕昌县捐赠价值3150万元的电子书平台、借阅机系统等,组织生活美学与美育浸润、中国传统绘画史等文化讲座、“笔墨同叙脱贫巨变,师生共写家乡小康”书法比赛等,不断丰富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打造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