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山大学创旅游扶贫,让小山村实现村庄美、产业强、乡亲富
2020-04-14 14:18
中国教育报
作者:
近日,西南大学教授谢洁(左一)和同事来到重庆市级贫困村——永川区松溉镇打鱼河村300亩果桑园,进行果桑种植指导,对病变果桑的果实、枝叶等进行采样,并针对后续的防护管理提出了改进意见。 陈仕川 摄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村民高烟苗现在已经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了。他和妻子都成了村集体旅游公司工作人员,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夫妻俩每月有3500元的工资,二人还办起了“红稻农家”餐馆,生意好时每月能有3000元纯收入,日子越过越甜蜜。
  得益于中山大学主导实施的“阿者科计划”,当地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近年来,中山大学将旅游休闲管理等一流学科优势,转换成脱贫攻坚“点金手”,推进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把阿者科村的青山绿水变成村民脱贫奔小康的金山银山。
  助推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
  阿者科村地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是典型的哈尼族传统村落,曾以蘑菇房建筑、哈尼族传统文化等独特景观,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但过去,阿者科村却出现“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窘况。村内基础设施欠缺,不通公路,环境脏乱差。由于不懂科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村里每年虽涌入近两万名游客,村民收益却不大。
  原来,很多村民靠种田、打工谋生。但辛苦耕种一年,一亩土地只能收入2000多元。全村一半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村里日渐空心化。中山大学摸底时发现,全村有64户470余人,人均年收入仅为3000元。截至2018年,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120人,脱贫任务艰巨。
  “玲珑美观的蘑菇房,多姿多彩的梯田,葱茏秀美的山峰等元素,共同构成了哈尼美景。这是历史的馈赠,我们高校要勇担使命,让一流学科助推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在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看来,保留好阿者科村古朴形态事关脱贫攻坚,更与留住乡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紧密相关。
  为帮阿者科村“铲穷根”,为后人留住美丽乡愁,“阿者科计划”应运而生。2018年6月,中山大学教授保继刚带领团队进驻阿者科村,开展为期3年的公益援助项目。驻村团队与当地驻村干部紧密合作,因地制宜,将旅游发展作为突破口,攻关脱贫攻坚、遗产保护、乡村振兴等难题,努力让阿者科村从贫困小山村变成“网红古村”。
  现代化管理让村民同心共赢
  过去,阿者科村村民搞旅游经营时各干各的,多以农闲时散户经营为主。
  “‘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既不利于保护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也不利于村民抱团发展,打造文旅品牌。我们要引入现代化管理,让村民同心共赢。”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介绍,2018年,驻村团队按“科学规划、适度开放、永续利用”的发展理念,指导村民成立了阿者科旅游公司。
  阿者科旅游公司对村内旅游经营业态实行总体规划与管理,村民以文化、梯田等形式入股,公司七成收入用来给村民分红。为激励村民用心保护核心景观,修复村内传统文脉,分红机制与村落保护细则挂钩,传统民居、梯田、居住、户籍分别占比40%、30%、20%、10%。
  以往村里旅游项目相对单一,部分游客在村里转转、看看梯田就走了。如何延长旅游产业链?保继刚团队因地制宜,指导村民充分利用梯田等景观,科学开发游客深度定制游项目。
  阿者科旅游公司组织村民保护水碾房、织布机等传统生产生活设施,进行产品化开发。目前,阿者科村打造了自然野趣、传统手工、哈尼文化三大旅游“菜单”,推出织染布艺体验、哈尼家访、梯田捉鱼等17种活态文化体验活动。村民通过旅游项目菜单式管理,让旅行团根据需求进行“点单”,进行差异化竞争,吸引了很多精品旅游团。
  授之以渔,让产业持续“自我造血”
  “在村里旅游公司上班,每月能领到1500元左右。每年种田也能收入约6000元。更重要的是不耽误照顾孩子和老人。”让阿者科村村民罗美花倍感幸运的是,她现在不需外出打工,过上了有家的地方有工作的生活。
  “阿者科计划”实施两年来,超过10户农户返乡就业创业。中山大学输血、造血并重,针对性进行技术支援,对村民加强技能培训。目前,中山大学和旅游公司为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提供了导游、织布技师等岗位,帮他们脱贫。
  为让农民口袋鼓起来,激发村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中山大学驻村团队指导本地村民通过经营农家乐餐馆等项目自主创业。为避免经营者低价恶性竞争,驻村团队调研游客不同的需求状况,规划好村内经营场所的数量、类型。他们指导村民根据专长,各自主打不同的方向、特色,增加村内业态的多样性。目前,阿者科村中已有5家餐馆、4家小卖部、一家土特产店、一家服装店。
  旅游产业成为“摇钱树”,帮阿者科村摘掉了“穷帽”。目前,阿者科旅游公司年创收60万元,村民直接分红30万元,其中48户人家分到5400多元。全村23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奔小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