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代表:支持学科特色型大学做“单项冠军”
2024-03-07 16:20
中国科学报
作者:

  “建成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既需要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更需要建强一大批在各自学科领域独占鳌头的学科特色型大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在此前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建强学科特色型大学”提出中肯建议。


王焰新代表近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供图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据统计,2023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74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763.19万人。王焰新认为,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加快推动高等教育由“大”到“强”,不仅需要建成一批综合实力强、整体水平高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且需要建强数量众多的学科特色型大学。

  “学科特色型大学”是指在相关学科领域形成明显比较优势和显著特色的大学。这些大学在特定学科领域具有明显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在服务特定社会需要方面具有良好传统,并对相关产业及其发展有深刻理解。

  王焰新告诉《中国科学报》,学科特色型大学应国家建设需要而生,为国家培养了数量庞大的高级专门人才,长期深耕特色学科领,在相关学科专业具有深厚的积淀和底蕴。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我国学科特色型大学数量众多、在学规模巨大,与国家及地方性的行业、产业联系更为紧密,一些高水平学科特色型大学甚至在某些领域具备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学科特色型大学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他分析,尽管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更加关注学科特色型大学发展,但很多学科特色型大学依然面临不少现实困难。比如,我国高等教育现有的资源投入和评价体系过于强调“综合冠军”“整体优势”“综合指标”,而且有固化“帽子”“身份”的思维惯性和倾向,影响了学科特色型大学发展。

  再比如,学科特色型大学是我国各行各业高等教育的“行业冠军”,对于行业产业发展是突破“阿喀琉斯之踵”、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关键,但在高等教育体系和大学整体比较上不占优势。而且,学科特色型大学主要是理工科大学,埋头苦干、多干少说的习惯使得这些高校的声音还不够响亮。

  此外,全国各地、不同区域对高等教育的支持政策和资源投入力度不尽相同。如地处中西部地区的学科特色型大学在获取资源能力、人才吸引能力、社会声誉等的竞争中都长期处于相对劣势。

  王焰新建议,从战略高度研究部署学科特色型大学建设发展的问题。比如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建强学科特色型大学出台国家和地方专项行动方案;统筹中央、地方、行业和产业力量,在办学自主权、人才、经费、基础设施方面为学科特色型大学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他建议,深化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和评价改革,支持学科特色型大学争创单项冠军、区域冠军。结合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组织专门力量,研究调研学科特色型大学建设评价问题;强调以贡献为导向,以成果论英雄,打破大学资源投入和评价的“身份”陷阱和大而全的定量指标导向,不以大学的“帽子”来讲投入,建立以质量定性评价、促进发展增量为主导的教育评价观。

  他还建议,推动学科特色型大学转型升级。根据需要安排紧缺关键领域重要人才培养、重要学科建设、重点领域发展等重大战略,促进学科特色型大学更加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更加主动回应行业和产业需求,强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四链融合”(即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合)、更加主动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

  “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成果,把建强学科特色型大学与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统筹起来,双管齐下、同等重视、全力支持、持之以恒,必能形成高等教育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王焰新表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