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正式公布,新一轮学科评估工作即将启动。此次学科评估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以“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为基本方法,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从评估理念、指标体系、评价方式上进行了优化和有益探索。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方向性、系统性、过程性、成长性和多元性。此次学科评估是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突出体现,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坚持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根本遵循,对于战略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和22项重点任务,对学科评估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科评估是国家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大学办学成败的“试金石”,是考察学科建设质量的关键。作为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的具体举措和重要抓手,第五轮学科评估将“聚焦立德树人”放在了第一原则,并在具体指标中突出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地位,凸显了学科建设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引导立德树人贯穿到整个办学过程,完善和调整了相关二级指标的评价内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科研育人水平等关键指标。这些指标上的优化将引导广大高校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的核心,加大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优化办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构筑良好的学科生态和人才培养环境。
第五轮学科评估在强化人才培养核心地位方面体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科学人才观。
当今培养的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我们的教育要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此次学科评估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指标,把德智体美劳的“五育”要求贯穿在“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评价的各个方面。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校和导师对学生进行德育与思政教育的情况;通过用人单位调查,加强对毕业生理想信念、品行、劳动价值观等综合素养的考察。在代表性在校生和毕业生信息中,强调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果。这些指标设计,是对学校践行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全面体检。
二是坚持教学基石地位,回归教书育人初心。
教材、课程和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基础。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受市场化冲击和“五唯”倾向的影响,一些教师没时间、没精力给本科生上课,指导研究生论文。“水课”大量出现,教材编写严重滞后,导师失责行为时有发生。
为了扭转“重论文、轻育人”不良导向,促进广大高校重视教学工作,第五轮学科评估突出发挥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重要观测点,强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将“出版教材质量”调整到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下,明确教材是教学重要载体的定位;改革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重点考察学科在课程建设、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实际投入和成效。这些正确导向与教育发展规律、我校内涵建设理念吻合。近年来,在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推进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北京大学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例如实施教学系列、教学科研系列、科研系列教师的分系列聘用和考核,明确规定各系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要求;严格限制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明确导师指导学生的岗位职责要求;将上课和指导学生情况作为教师年终考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目前,“以评促建”的正向引导作用和“厚积(基)薄发”发展优势显现出来。教师们在教学上“下苦功、练内功”的干劲更足了;院系主动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的行动更扎实了;全校重教兴教的良好氛围更浓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是坚持发挥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孙春兰副总理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强调研究生教育要突出“研”字,要把研究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创造知识。而点亮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融合之路,将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索有机结合的主要路径就是科研育人。“重科研轻教学”的讨论持续多年,但多从二者独立的视角争论,长期以来,科研育人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科研育人效果进行评价本应是大学学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受制于标准难量化、效果滞后性的局限,而被长期淡化或忽略。第五轮学科评估打破孤立壁垒,提出“科研育人成效”导向,科研支撑教学的融通理念,增加了科研育人效果这一重要的观测点,开启了对科研育人情况评价的有益探索,这在国内外的众多学科排名评估中都是前所未有,也是难能可贵的,十分令人鼓舞和期待。
2015年北京大学开展了以资助改革牵引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将博士生的人才培养工作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利用招生计划等资源配置杠杆,支持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极大的促进了科研水平提高和博士生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相信学科评估设置科研育人评价指标,将推动广大高校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好的践行“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双重使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评价改革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第五轮学科评估结合新形势的新要求,继承中创新,引领中发展,指标体系更加完善,评估方法更加成熟。在贯彻教育方针和尊重教育规律方面,更加紧密结合,更加引导有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更加强化人才培养为中心,更加注重育人的成效和质量;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方面,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这充分体现了学科评估鲜明旗帜导向,彰显了“中国特色”学科评估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将引导广大高校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强学生指导,压实育人责任,推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进步和民族发展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龚旗煌,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