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指出发展专业学位是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还不长,在观念认识、分类培养等方面还有待深化和探索,为保证并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应当适时开展诊断和评估。本次评估是我国设立专业学位30年来第一次全面开展的水平评估,是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全面摸底和深入体检,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布了《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确定了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的基本定位、评估理念、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组织实施等内容。相信此次评估能够发挥好教育监督评估的导向作用,推动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坚持“四为”方针,克服“五唯”顽疾,充分发挥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导向作用
本次评估具有清晰的导向,立足于“四个服务”基本定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培养单位坚决克服“五唯”顽疾,突出了质量、成效、特色、贡献,进一步明确了定位,发挥特色、内涵发展,特别是构建了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专家多元主体参与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使培养单位对人才培养结果反馈更加期待。
1.突出“三个强化”,以科学的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体系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此次评估聚焦立德树人、培养质量、行业需求,构建和完善了符合专业学位发展规律、具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体系,突出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评估将思政教育放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的首位,重点考察培养单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情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目标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二是强化了质量标准。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教学质量、学习质量、职业发展质量三维度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强调唯有提高质量才是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功能的保证。三是强化了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从培养单位获取信息,更注重从用人单位这一需求方的满意度、培养单位社会声誉等角度来评价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等,提供给培养单位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高人才供给侧的规格和质量。指标选取充分考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高度结合的特征,评估导向作用明显。
2.突出特色评价,以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
此次评估突出了专业学位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强化了分类评价。将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区分于学术型人才培养评价,将案例分析、调研报告、项目(产品)设计开发、专利、技术标准等纳入应用性成果,重视对导师实践育人能力、学生学习获得感和成长度、实践基地实际使用及支撑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实效等的考察,对于各培养单位明确定位、发挥特色、内涵发展及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均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促进加快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以产教融合培养为鲜明特征,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通过水平评估,增强产教融合培养机制的健全程度,将直接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瞄准“三个面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面向行业产业当前及未来人才需求、面向教育现代化,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重大需求为重点,培养高层次人才以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建成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今后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层次,但目前全国博士专业学位涉及的类别偏少,尤其是一些产业行业急需、服务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层次专业学位型人才紧缺,有必要在扩规模、强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更好地服务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
2.瞄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优化专业学位培养体系
我国在科技应用和成果转化方面,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在适应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人才需求多样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需要大力发展、加快发展。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加强专业学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服务产业发展和对接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导向,是建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所在。一要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校企、校地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产业行业的作用,增强培养目标与产业行业的结合度。二要强化实践教学支撑,发挥实践基地、实践课程建设及案例教学、行业导师指导等支撑作用,注重对支撑度、投入度等质量指标的考察。三是突出成果的应用导向,强调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导向,不断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在这方面,中国农业大学做了许多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国农业大学现有13个专业学位类别,在校专业学位博士、硕士研究生3600名左右。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具有“一懂两爱”高尚情怀、掌握系统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视野开阔的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在教育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支持下,形成了“实践-教学-实践”三段式教学方式,确立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相融合的“三位一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涌现出科技小院、牛精英、卓越临床兽医、精准扶贫、黑土地等一批产教融合、贯穿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项目典型,广大专业学位研究生驻扎在田野乡村,开展科技示范和田间调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贡献。2020年学校已全面实现专业学位专项制招生培养,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瞄准行业产业或地方经济、科技等重大需求,以问题为导向,论文选题来源于农业生产技术、工程、管理和农村发展等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极大地提升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强调办学优势与贡献,涵养特色,助力高校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本次评估采用代表性成果、典型案例和开放性“留白”,由高校自选自述,能够充分体现出高校特色与贡献,展示高校办学优势与亮点,对于不同高校特色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以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为例,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了农业推广硕士(暂定名)等三种专业学位设置的决定,首次招生领域只有种植业、养殖业、渔业、林业等4个领域,后期拓展到种业、作物、园艺、植物保护、草业等15个领域。2015年,按照国务院学位办提出的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的精神,招生领域调整为8个,并将“农业推广硕士”正式更名为“农业硕士”。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农业硕士培养单位已由最初的24个发展到118个,招生单位中既有农林水高校,也有涉农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以及科研院所。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年招生人数超过一万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
以“科技小院”为代表的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为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国家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科技小院”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初建,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带领专业学位研究生先后在河北曲周、吉林通榆、陕西洛川等地建立了“一对一精准扶贫”“1+10+3互助扶贫”“全产业链扶贫”等精准扶贫新模式,创建了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长效人才培养及科技扶贫机制。科技小院实现了课堂与田间、科研与转化、教书与育人、理论与实践、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其他应用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样板。目前“科技小院”联盟高校已在全国建立了171个科技小院,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为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小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表彰,2020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选编为人才培养和科技推广模式典型案例向全球多国农业部部长推荐。2019年,教育部翁铁慧副部长到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宾川科技小院调研,走访了小院同学生活、工作的地方,访谈了当地的企业家和农户,深受感动和启发,赞扬农业大学的教授们带领学生到最需要、最应该去的地方开展工作,紧扣服务社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精准扶贫,很好地体现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同时也生动诠释了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期待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能够充分发挥积极导向作用,为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孙其信,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