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部: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夯实“五育并举”发展基础
2021-08-25 09:24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对“关于加强校外劳动基地建设的建议”的答复。答复中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近年来,为深化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总体要求,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劳动教育。

  一、加强劳动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2020年3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多渠道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学校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

  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意见》明确提出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要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为落实《意见》关于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从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四个方面明确劳动教育的途径,特别是对劳动教育必修课、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每学年一次的劳动周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指导纲要》围绕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示范等关键环节,加强对劳动教育方式方法的具体指导,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三、合理安排课外劳动时间

  《意见》明确提出,要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一是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教育教学,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积极劳动。二是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是加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指导各实验区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举措、新机制,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各地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梳理,遴选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五是召开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进一步推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4-18 12:59
贵州教育发布 2022-04-01 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