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协作体2021年年会在东北师范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大会以“提质增效:新时代教师培训的变与为”为主题,聚焦“建设高质量教师培训体系”,旨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动力,围绕把“大有可为”变为“大有作为”,深入探讨后“国培十年”教师培训前沿理论研究、改革实践探索、未来发展趋势,为加快推进教师培训提质增效和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凝聚政产校企研社共识,集思广益,形成合力。
本届年会中,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学军、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钟秉林、尹后庆、邬志辉、闫寒冰、张晓明等多位来自教育主管部门、学界、业界的嘉宾主要以直播方式出席并作主题报告。由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于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吕立杰主持。特邀全国近80位业界知名专家与全国各地近10万观众齐聚云端,聆听教师培训领域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探讨教师培训事业未来发展。
于伟、吕立杰、陈欣等在东北师范大学直播主会场
“十四五”期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以“国培计划”为引领,推进教师精准培训改革。就此,任友群司长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关注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放在教师培训的首要位置,研究、探索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提高培训实效,重视教师科学素质、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教师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师资支撑。二是要积极探索教师培训培训模式。“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之处。重复培训、如何将培训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等等,都需要在下一步的“国培计划”中整改和优化。我们要聚焦突出问题,按照精准培训的思路,积极探索新时代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形成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要思考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实现培训改革创新,推进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深度融合,为教师随时科学、随地科学提供更加便利的措施。三是要支持基层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市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与当地教师联系最紧密,对当地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有相当一批的市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能力不强,不能有效支撑区域内教师全员培训和终身学习的需求。希望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建立“一对一”的或者“一对多”的协作机制,帮助部分市县教师发展机构的专业化水准得以快速建设和提升,从而整体上提升教师培训水平。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任友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引导教师做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以此为遵循,吉林省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全省共有小学3464所、初中1178所、普通高中25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44所,拥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普通高校66所,各项教育指标均在我国教育版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学军在阐述吉林省教育事业发展形势的同时指出,下一步,吉林省将继续把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把建设四有好教师队伍作为推动改革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更为畅通的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和培养体系,最大程度激发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动力和活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培养更多栋梁之材。
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 刘学军
东北师范大学建校75年来,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学科优势,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东师智慧。东北师范大学韩东育副校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东师在服务国家和地方教师培训事业方面取得的成效。他指出本届年会的主题积极回应教师培训事业的形势变迁,希望通过此次年会的交流与探讨,助推我国教师培训工作专业化发展,同时也对莅临本届年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欢迎与感谢。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韩东育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在致辞中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摆在首位,全面把握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队伍及其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发挥协作体对教师培训机构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教师的专业影响力和引领力,服务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培训者的专业成长,多研究教师培训、教师发展的重大问题、全局问题、关键问题,多关注来自地方、来自基层的探索与实践需求,开拓新时代教师在职培训、培养的新思路。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杨念鲁
新时代教师培训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主要矛盾转化;经济社会发展驱动教育改革;科学技术发展赋能教育变革;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出现新特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长期积累、厚积薄发;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内涵建设任务繁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针对这多方面的挑战,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在明确了教师培训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开放的高质量教师培训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模式,通过这两个方面创新探索教师培训改革。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 钟秉林
进入21世纪后,提出和界定核心素养成为国际教育界的潮流,也是我国课程发展的必然追求。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课程的综合性增强、课程内容呈现结构化、教学方式更优化。迎合这一趋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主张“以学生为本”变革教学设计,将核心素养目标贯彻落实到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中;并提出教师需要学习更加广泛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尹后庆
一直以来,乡村教育都是教育领域的短板,近些年来,国家战略层面越来越重视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深层指向是乡村教育现代化。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在地化教育学”的观念,打出一套新的组合拳——优先实施“定向培养”计划、优先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优先考量乡村教育特点、优先关注教师培训初心、优先探索乡村教育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邬志辉
在后“国培十年”,教师培训范式从“培训”到“赋能”转变,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提出了以“评估撬动”“技术赋能”为两个杠杆支点,撬动教师培训范式变革。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评估团队的专业性、过程测评的信效度、动力机制的体系性等问题,需要秉承降维理念进行整体设计、实施面向评估能力的专项培训,采取科学严谨的信效度检验、追求可操作性见解、实施学分认可和政策引导。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 闫寒冰
教师的教学现场,既有自己的、同伴的,又有教研活动的、培训项目的。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境域中,破解教师课堂学习的工学矛盾,实现教学发展融合成为重点。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总编张晓明基于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教师课堂学习的自适应机制与与实践张力》研究成果进行了“深思”“谋变”“新为”,主张从强化“情境理性”、铺设“成长专线”、驱动“即席创作”、构建“自适应机制”、激活“实践张力”五个方面重构教师发展新生态,实施“点线面”行动策略、“镜像法”校本研修、“融合型”网络研修,从而实现教师发展生态的重新建构与转型升级。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总编 张晓明
最后,协作体副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教授主持了闭幕式,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发展学院陈欣院长代表承办方作会议总结报告,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干部培训学院李铁绳院长代表下届年会主办方介绍了2022年协作体年会的策划方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师培训者协作体理事长尹后庆为本届大会做了总结致辞。
本届年会的召开,恰逢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刚刚召开,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全面推进教师培训提质增效,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能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更是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构想。
据悉,本届年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和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发展学院和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承办,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作为支持单位。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后疫情防控形势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