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取消中考分流就能“包治百病”吗?
2022-02-07 10:18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当下,中考分流引起社会热议,每年两会期间也成为教育领域最热话题之一。

  1月19日,在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的大会发言中,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许旋提出,面对中考和高考的竞争压力,尤其面对普通高中录取率只有50%的巨大压力,加之历史上打造名校造成的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过大,“双减”之后,家长焦虑心态不减。建议大面积增加高中学位,争取国家授权广东部分城市试点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乃至取消中考分流,减轻家长学生的焦虑。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莫言早在2016年 “两会”期间,就曾提出建议“取消小升初和中考”。近期更是为晚熟男孩发声,表示中考分流对心智相对晚熟的男孩来说不公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教育制度要进行系统性改革,根本是要转变思路,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可以从升学制度来入手,首先应该取消中考分流。对比来看,城市里的孩子被分流的可能性很小,被分流的更多是郊区和农村的孩子,这就造成了一种教育不公。”

  各行业专家纷纷建言取消中考分流,都有其合理性。最为主流的观点是:中考以五五分流的比例难于高考,更像是“一考定终生”,从而造成了学生、家长的焦虑,尤其在高等教育已经全面普及化的当下。但是,提出取消分流的理由显然是不足够的。真正的理由,可能还有待更多的探讨,但目前这些比较代表性的理由,比如说降低负担,降低焦虑等等,实际是不成立的。

  引起焦虑、带来压力的罪魁祸首是中考吗?取消中考分流就能“包治百病”吗?

  中考分流不是焦虑的根源

  教育焦虑本质是社会筛选与社会竞争的焦虑,即便都上大学,焦虑仍然普遍存在。

  今天大学生占城镇新增劳动力85%以上,大多数本科生仍然觉得学历不够,催生了考研热、考公热,即便是博士都有他们的难题。所以中考焦虑只是社会竞争下的投影,中考仅仅是学生们严格意义上所面临的第一次直接的竞争,是社会竞争的一种形式。

  中考是教育分流过程中最早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负担着普职分轨、将不同考分学生匹配到不同质量批次普高的两大选拔任务。因此,作为义务教育收官考试的中考,担负着衡量义务教育完成质量任务的同时,也担负着为高中选拔人才的任务。义务教育的全民性与选拔考试的精英性之间存在着固有矛盾,必然催生出相应的压力。

  对于当前公众对教育的渴望,对子女读普高升大学的强烈意愿,需要正视的是:目前,高中阶段教育已全面普及。“十三五”阶段过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87.0%提高到91.2%。202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还将会提升至92%以上。


  这样的情况下,高中阶段基本供需矛盾已不再是高中阶段学校能否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而是变为社会大众对普通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教育机会的激烈角逐。

  高中教育基本普及,其中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两种类型。但在公众的认识里,只有普高才算高中,中职的认可度很低。高中教育阶段,中职是“兜底教育”;高等教育阶段,高职是“兜底教育”。

  因为文化背景原因,家长都热切希望孩子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对上普高继而读大学有着强烈的愿望,对于分流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意见很大。所以通常说起中考分流就说6:4,或者5:5,说起高中普及率就说60%。

  中考分流没有阻断上大学的路

  而有观点谈及中考分流出的学生,早早就与大学无缘,不少孩子是晚开窍的,这样对他们不公平。

  这部分分流到中职的孩子并不是被卡在了高考的大门前,他们同样也有上好大学的路径和希望。目前每年高考的报名人数中,有约300万都是中职学生。

  除夏季高考外,山东、广东、上海、天津等省市的春季高考以及部分省市对口招生(中职)、专升本等报名人数也纳入到总高考报名人数之中。

  目前高考报名人数的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职生源的加入,各地不断打通了中等职业教育升学渠道。


  2012年山东省开始举办春季高考,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通高中学生也可参考,第一年的报名人数为40438人。近三年,山东省高考报名人数的增长主要源自春季高考人数的增长,也就是说主要是中职考生的增加。

  中职读大学的路是畅通的,且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职教高考”制度。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工作的通知》,明确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引导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不得限制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比例。

  2014年我国启动新高考改革,推进分类高考,将高考分为学术型高考和技能型高考。技能型高考是针对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高职院校既可通过普通高考招生,又可通过技能型高考招生。其中,根据教育部门的部署,通过技能型高考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渠道。而“职教高考”则不只适用于高职院校,是所有举行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专业均可采用的招生考试。

  “职教高考”在原有的技能型高考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革,将包括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而不只是高职院校,将使中职毕业生享有更多样的教育选择和更畅通的学业提升通道。

  “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昭示了在未来的社会中,职教高考的发展方向是与普通高考具有平等地位的。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目前,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职业院校的责任与共识。

  职业教育没有那么令人绝望,只要学生们努力,不仅有大学,还有光明的前途。

  晚熟男孩?教育不可因噎废食

  近些年,随着公众对教育的重视,男女发育差异对学业造成影响越来越多地为大家所认识。“等你家儿子上了高中成绩就好了”,这样的情况的确存在。

  男孩的杏仁核发育比女孩晚18个月,海马体发育也比女孩晚(杏仁核主要负责情绪,可以通过释放神经递质调节情绪。海马体负责记忆,用来编码和检索记忆);男孩的额叶发育比女孩晚(额叶是人进行理智思考、规划的区域,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和行为,与人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等高级功能相关);男孩大脑半球之内的连结比女孩多,半球之间连结比女孩少(左右脑连结越多,不同脑区合作就越灵活,就越能处理复杂任务)。

  因此,在中小学里,一个班级成绩好的学生往往都是女孩,成绩差的学生往往都是男孩。从整体上看,中小学阶段,女孩在所有学校科目中的成绩都高于男孩。女孩和男孩之间的成绩差异在语言课程中最大,在数学和科学课程中最小。年级的性别差异程度从小学到中学增加,但在高中和大学之间减小。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Raquel Gur教授在研究中发现,男孩在13.1岁后大脑模块性发展显著增加。但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总体来看,女生稍有优势,在博士阶段,男生更有优势。

  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曾昭宁曾在《开坛·青春季》中呼吁“男孩的入学应该比女孩晚一年”。作家莫言在中考分流问题上,也曾为“晚熟男孩”发声,赞成“取消中考分流,将义务教育拓展至十年”。因为部分晚熟男生,还没等开始认真学习,就已经被分流出了普通高中。

  通常而言,在高考和中考等学业成就测试方面,女生的表现明显优于男生;而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和化学竞赛等高阶思维能力测试方面,男生的表现明显优于女生。其中,女生在文史类科目上成绩更好,而男生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成绩更优。甚至在奥林匹克竞赛上,女生的表现也弱于男生。

中国代表队2010~2020 年间在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的获奖情况

图源:《学业成就测试和高阶思维能力测试的性别差异分析》

  中国代表队共获得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奖牌66枚,其中仅有2名女生获奖,占比约为3.03%;获得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奖牌55枚,没有女生获奖;获得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奖牌44枚,其中5名女生获奖,占比约为11.36%。

  男女发育情况各有所长、各有所强。不得不说,当前社会中女性所表现出的优秀源于自身的努力。努力和回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

  对此,反问一句,教育难道可以因噎废食?

  男女发育差异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不能因此就取消中考分流这一重要的教育进阶选拔和培养方式。

  50%这一尺子是否还有必要坚持?

  实际上在公众对普高的强烈渴求下,近些年中职分流走的学生远远没有一半这么多。根据往年数据,我国中职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的比例已由2010年的50.94%,下降到2020年的42%。


  1999年全国高校大扩招,高校扩招了48%。其中,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人扩大到159万人。这也使得普高随之扩招,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也发生了大变化,很多曾经的中专、中技,已经升级为高职高专,迈入大学行列。

  高等教育20年来飞速发展,职业教育却相对落寞。普高与中职的招生占比在全国范围下约为6:4。


  当然,受教育资源分布与人口密度等因素影响,各地普高率存在差距。但像河南、山东等地,因为各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强烈重视,各地实际上也没有严格执行这一要求,普高的比例常年基本都在65%左右,并非老百姓口中说的不到50%。事实上,如今全国普高招生占比几乎没有低于50%的地方,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

  在公众对普高、大学的强烈渴求下,“五五分流”早已失守。官方的说法也是普职比例大体相当,没有强制规定。各地也是依据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统筹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规模。在职业教育的重心逐渐转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50%这一分流尺子是否还有必要坚持?显然值得再检讨。

  试想,如果取消中考分流,学生的压力在初中阶段看似是减轻了,但是又会高强度地聚集在高中阶段。现阶段,高中生的压力普遍超强度,是否又会产生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成就“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我国职业教育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人民日报

  杨志明 李沛 刘湘艺《学业成就测试和高阶思维能力测试的性别差异分析》 《教育测量与评价》2021年第3期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 《高考人数之谜》

  熊丙奇 《如果职业教育成为“兜底教育”,家长如何不为分流焦虑?》 光明社教育家

  程红艳 《废除中考选拔制度:必要性与可能性》  中国教育学刊

  常爸 《大脑发育比女孩晚,男孩上大学的机会正在慢慢变少》

  本文版权归中国教育在线所有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本文作者:中国教育在线-李璐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714868387 2022-05-26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