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学院考察时强调,“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社会资源匮乏、就业能力不足等多种原因,部分毕业生求职面临较大困难。对此,教育系统采取有力措施,开展专场招聘、组织专门培训、实施专项帮扶,打出有“力度”、有“温度”的组合拳,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尽快尽早就业。
开展专场招聘 提供充足就业机会
2022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共同举办“宏志助航”网上专场招聘活动,已累计提供岗位13.2万个。6月30日至7月30日,教育部联合中国残联推出“2022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网络招聘活动”,预计提供岗位超2万个。
各地各高校积极组织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活动,大力拓展就业岗位,为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吉林省教育厅面向申领助学贷款的学生群体组织开展了线上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工作,400余名贫困高校毕业生获得了适合的岗位。5月21日至8月31日,河南省举办“2022年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专场双选会”,截至目前已提供岗位12749个,5614名毕业生在线参加。6月13日以来,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校参加2022届高校毕业生宏志助航专场招聘会。截至目前,参会单位286家,提供岗位11494个,进场学生10254人,投递简历数12992份,招聘会将持续至8月31日。
抢抓毕业生离校前关键期,5月6日至6月10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四所在徐高校联合举办“新疆地区”“传媒艺体类”“人文社科类”“理工基础类”四场线上招聘活动,重点为相关专业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以及意向到边疆就业的毕业生搭建求职平台。四场招聘累计参会企业242家,1485人投递简历,44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6月22日以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联合易校招等平台先后举办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线上双选会4场,累积提供岗位1689个,近百名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
组织专门培训 切实提升就业能力
面向重点群体开展就业能力培训,帮助参训学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日前,教育部部署实施2022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以下简称“宏志助航计划”)。目前,“宏志助航计划”已线下培训毕业生7.6万人、线上培训67.5万人。
各地各高校精心准备、稳步推进,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就业能力培训。天津市开展市内“宏志助航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专项工作研讨,结合本市学生情况,对2022年培训工作教学内容及培训目标进行分析,指导高校结合招聘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对学生能力进行针对性技能专训。并组织6场“宏志助航计划”专场线上招聘会,汇集企业250余家,提供岗位3千余个。
江苏省依托扬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工业职业大学等省内四个“宏志助航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面向36所高校培训2022届毕业生1338人。江苏省要求各培训基地制定完善培训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本校优势资源,积极开拓社会资源,遴选优秀师资,研讨打磨课程,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合理调配授课师资,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培训。
重庆市按照每个“宏志助航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对接10所左右临近高校的原则,由市教委统筹安排每所高校的参训人数,确保全市每一所高校的家庭低收入毕业生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为强化保障,加大帮扶力度,市教委与市人社部门紧密合作,将“宏志助航计划”培训规模从3600人增加到7300人。目前2022届毕业生培训已圆满完成。
中南大学采取送教上门形式,为每位同学制定了个性化求职方案,覆盖从初次求职体验到系统理论学习、再到企业亲身实践的学习闭环,为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318名2022届毕业生进行系统化培训。目前,基地已举办了3场综合招聘会、26场学院专场空中双选会,参训学员大多数已落实毕业去向。同时基地积极做好未落实去向学生的帮扶工作,通过提供“一对一”求职咨询、简历修改、面试模拟、定点推介岗位等方式提供精准帮扶,32名学生在帮扶下签约中兴通讯、比亚迪、三一重工等企业。
太原理工大学坚持每期培训前对学员进行就业需求调查,将毕业生实际需求融入课程设计,组织讲师集体备课,提前演练预案、反复推敲课程,在培训后召开复盘总结会议,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2022年以来,已举办两期培训班,培训学员351人,其中本科生189人,硕士生162人。目前,大部分参训学员已经落实就业去向。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培训2022、2023届高校毕业生729人。在开展系统化专项技能讲授的基础上,为每位学员提供“一对一”就业能力咨询指导,针对求职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开展主题培训,并邀请校外企业专家参与指导模拟面试,考查学生培训成效。
实施专项帮扶 精准“牵线搭桥”
教育部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要求开展重点帮扶。聚焦毕业生切实需求,各地各高校细化帮扶举措,为就业困难毕业生送上“及时雨”。
广西省对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开展“一对一”帮扶、专人谈心谈话、岗位推荐等帮扶工作,确保其毕业离校前完成3次有效谈心谈话、3次有效岗位推荐,努力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尽快就业。福建省通过就业“红娘”结对,为困难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就业信息推荐等7方面帮扶,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职业技能,尽快实现就业。
中国海洋大学成立校级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工作群,建立了由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系主任、研究生导师以及未就业学生组成的院系销号管理工作群21个。对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精准帮扶,开展招聘信息发布、简历定向直推、动态跟踪指导等服务,目前已帮助近80名未就业毕业生落实工作。
东北大学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个性化就业需求,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分析原因,通过“简历一对一”“就业信息点对点”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成功率。对考研失利的毕业生群体加强就业观念引导,避免盲目跟风“考研二战”错失就业机会。目前,学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学校毕业生总体水平。
云南农业大学准确掌握18名2022届残疾毕业生基本情况、求职意向和面临的困难等信息,专门建立残疾毕业生就业求职信息通道,提供全时段就业指导咨询服务,指派专人专车护送学生前往招聘会,为残疾毕业生提供贴心服务。目前已有10名残疾毕业生落实就业,学校将持续做好离校残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残疾毕业生全部落实毕业去向。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重点落实”的原则,统筹谋划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安排178名中层干部及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教师对接178名未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建立“一对一”台账。2022年学院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少数民族、残疾、“两州一县”生源、退伍入学、高职扩招等七大类重点群体毕业生1367人,毕业去向落实率均高于学院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实行帮扶结案制,建立了就业困难毕业生跟踪帮扶台账及心理困难毕业生“润心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当前状况、帮扶措施等内容,同时详细记录帮扶工作动态及思想引导、岗位推荐、求职指导等内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