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把学前和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目前没有可行性丨一周教育观察
文 / 陈志文
2020-11-23
大家希望普及的目的,是保障上学权利,但不宜和义务教育混淆。

  专家建议河南鼓励高学历人群生二孩

  针对人口大省河南面临的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陈东辉近日建议,河南应优化生育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鼓励高学历人群生育二孩。(澎湃新闻)

  点评:

  这是赤裸裸的社会阶层歧视,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赞同的。为什么?

  这条新闻让我想起1993年中国青年报的一条愚人新闻:博士可以生二胎。不知道是否是符合大家判断还是期望,大家都信以为真,包括很多领导,因此惹出不少风波。从理论正确,政治正确角度来说,这是严重错误的,更是一个基本的公平问题,是阶层歧视!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有一个优秀的家长,这不仅是教育,家教,还有遗传。如果我们承认遗传因素的存在,这个说法并非没有任何道理,至少有良好的出发点。不过在现代社会,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无论在哪个国家,生育都有阶层特征,社会阶层越低,生育愿望越高,社会阶层越高,生育愿望越低,因此,有人惊叹法国快成穆斯林国家了,而在美国,白人很快会成为少数民族,拉丁裔与黑人将成为主体。

  换句话说,高学历人群,再鼓励,多数人可能也是不愿意多生的,社会底层人民,不鼓励,也可能会生得多!

  南京警方通报李某某致其母死亡案

  11月16日,据@南京玄武警方在线 消息,13日,南京玄武区居民李某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称其在家中与母亲发生冲突致其死亡。经警方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因家庭管教等原因,与其母谢某长期存在矛盾。12日晚,李某某与其母亲发生口角并产生冲突,致其母死亡。@紧急呼叫 从权威信源确认,李某某系南京某中学学生。(新京报)

  点评:

  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孩子青春期时最好闭嘴!

  因为管教孩子发生冲突,孩子杀了母亲,这样的人伦悲剧让所有人痛心!这样的惨剧都有复杂的个案原因,但有一点想提醒所有家长:

  对孩子的教育需要从小开始,不要轻信任何“孩子还小”,需要放纵天性的胡言乱语,任何习惯与规矩都是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比如认真、自律等等,一旦到了青春期,孩子就基本定型了,回天无力了!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你已经错过了教育的最好时机,这时再拧螺丝,只能是火星撞地球,发生激烈冲突。这时最好的方法只有闭嘴!忍着,受着,默默陪伴!当然,这时最好的教育是伙伴的影响,希望他有一个好伙伴!

  坠楼一年后:追问“天才少年”之死

  2019年11月13日,重庆高三学生徐誉舒跳楼身亡。这起悲剧在一年后仍然没有结束——他的遗体至今还保存在殡仪馆内没有下葬;他的家人,尤其是父亲从来没有从失子之痛中走出来,他每天都在诘问,自己培养出的“天才少年”在离开家庭后,为何会一步步走向坠落?

  在复盘了徐誉舒成长的点点滴滴后,徐远侠认为儿子的死亡逻辑是这样的:因为优秀,在学校里被嫉妒,进而受到校园欺凌,而“唯分数论”的教育环境让儿子的“天才”得不到舒展,双重影响下,苦闷的孩子慢慢走向抑郁、死亡。(三联生活周刊)

  点评:

  这位父亲的偏执一览无余,孩子在异性与自我认知上困扰煎熬,导致抑郁,最后走上绝路。父亲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不是学校,学校已经足够宽容了。但说句良心话,有一些孩子真的是很难实现完美教育的,比如这个聪慧敏感的孩子,对于老师、家长要求都是很高的。能胜任的家长、老师不多。

  有一点困惑,博览群书是非常好的,但是否完全正确?尤其是文学类,言情类。心智如果无法匹配,过早的一些启智是否反而让他无法承接?

  全国政协委员调研生育政策后再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针对目前部分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普惠不够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建议探索推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将2~3岁婴幼儿托儿服务纳入以公立机构为主的普惠型幼教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澎湃新闻)

  点评:

  把幼儿与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一直存在,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欢迎,但目前显然没有可行性。教育部也是多次明确否定了这个提议。我主要说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于义务教育理解错误。义务并非你可以选择,是强制性的。也就是说,上幼儿园,上高中变成必须的,否则你就违法了。我们显然不能这么做。幼儿,全世界的定位都是养育为主,正因为此,多数是由家庭承担的,没有必要组织到学校。但中国比较特殊,男女各顶半边天,家里没有人看孩子,需要送幼儿园,是一个刚需,因此前两年国家调整了幼儿园的政策,强调国家承担主体责任,保障大家都有幼儿园上,但不是都必须上幼儿园。

  高中也一样,也是这个道理,目前国家提出的是普及高中教育,仍然没有用义务教育这个字眼。目前全国的高中教育普及率大约是90%,我前两天去的甘肃已经普遍到94%-95%了,北京上海更高,事实上已经全面普及,但也没有说纳入义务教育。

  大家希望普及的目的,是保障上学权利,但不宜和义务教育混淆。保障幼儿园与高中上学权利,是政府在积极推动的,目前也基本可以保障,幼儿园差一点,正在加大投入,绝大多数地区事实上已经完成了。

  第二个是经济支撑条件的问题。义务教育意味着全免费,但我们真还没有这个实力。中国虽然发展很快,但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无力支撑过大的义务教育体量。尤其是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是地方承担,各地发展不均衡,教育经费已经占据各地财政支出的核心项目,对于经济欠发达、落后地区,已经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我们需要等待发展去解决这个问题。

  日前,各地生均经费公布,很明显,河南人均经费最少的阶段比北京低10倍,这主要是地方财力的差异。

  简单说免费,10年前,很多经济发达地区就已经实现了全免费,但不能要求全国都实现,这也是一个原因。

  第三,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我理解,提建议的人希望的是普及普高,不包括中职,职高。高中变成义务教育后,取消中考,那么谁去上中职,谁去上普通高中?凭什么?5:5分流如何落实?这涉及国家基本教育路线与政策的大调整了,本质无关普及高中了。如果90%的学生都能上普高,估计就没有什么人提这个问题了。

  西安交大书记离任校长拥抱落泪

  11月13日,国内老牌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离任,在告别会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与张迈曾书记紧紧拥抱在一起,流下了不舍的眼泪,这一幕感动了很多人。(网络)

  点评:

  事情过去快一周了,但还是比较感慨。榜样太少,所以我们更应该多宣传这类榜样!西安交大书记张迈增退休,与校长王树国相拥而泣,感动了很多人。我尊敬的一位老领导说:他们救了西安交大!

  这也是近20多年来西安交大最优秀,最团结的一个校领导班子!

  一所好学校背后必有一个优秀的校长(书记),就如当年朱九思对于华中科大一样。西安交大有着辉煌的历史,但其发展显然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滑落。但张,王主政交大这些年的结果说明,并不必然!

  西安交大最近几年明显掀起了一场复兴,弘扬交大西迁精神,创新港校区开门办学,让很多人看到了一种新的气象,也正因此,现场很多师生都热泪盈眶。张书记,王校长,都不是一般的优秀,站位与视野开阔,一拍即合,两个人拧成一股绳,就会产生巨大的效应,反之,就是巨大的破坏。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中国文化环境下就变得似乎比较敏感复杂了。书记校长,如果无私,水平相当,个性互补,就很容易在许多方面自觉达成共识,形成默契,所谓心有灵犀,并不需要太多争论去统一思想。王树国校长曾经跟我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不是要分出谁说话算数,而是共同的目标与方向,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两位做出了榜样,值得大家学习!

  当然,很多时候完美的默契也是可遇不可求,两个60多岁的老人老泪横流,让我看到了内心的不舍与珍惜。祝福后来者,祝福西安交大!

  大二仍被强制上晚自习?高校:教师资格证笔试通过后不再要求

  日前,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出现一则针对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管理问题的投诉。留言人称,自己是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大二学生,2019年入学时就被要求强制上早晚自习,早晚7点左右相关人员查班,不在班级者一律按旷课处理。留言人还称,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安排极不合理,课程大量集中在周一至周三,有时上午可能只有一节课却要六点多起床上早自习,导致学生上课时精神不振,课堂教学质量极差。

  阜阳市委办公室回应,关于晚自习安排问题,经查,确实部分班级存在大二学生上晚自习一事,主要是学院考虑学生要考教师资格证,通过上晚自习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一般在教师资格证笔试通过后不再要求。(澎湃新闻)

  点评:

  有些事情理论上可能站不住脚,但现实却是必要的。在几乎人人都能上大学的今天,大多数专科学校的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存在问题,自律性很差,因此负责任的专科学校都加强了学习管理,像中学生一样的细化管理,实际是在补课,补上自律与学习习惯一课。

  从理论上是存在问题的,毕竟是大学生了,但是我们如果从现实角度看,学校这些做法是必要的,也是负责任的。到一些末流大学,尤其是专科学校学生宿舍,课堂看看,就会知道学校严格管理的必要性了。

  正式官宣!南科大新任院士校长有来头

  11月19日晚,南方科技大学官方网站更新的校领导介绍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已经出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深圳卫视)

  点评:

  传说已久的薛其坤接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消息官宣了。但大家更应该记住陈十一,这个让南方科技大学真正上台阶的功臣!

  南方科技大学诞生起就因为种种原因备受瞩目,风波不断,发展并不顺利,不仅是外部,内部团队也一直不稳定。一切改变自第二任校长与书记这个团队,尤其是来自北大的陈十一校长。陈十一让南科大的发展全面走上了快车道,近年各种质量指标快速蹿升,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任教南科大,不再只是那个喜欢对舆论喊话,“新闻”缠身的南科大。

  陈十一是一名难得的高校管理的帅才,在国内外大学都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聪慧而通透,没有北大人的张扬,有的是工科人的低调务实,原则性强,但又不失灵活,几乎就是为南方科技大学量身打造的一位校长。

  原以为陈十一可以在这所独特体制的学校多干几年,不过陈校长已经为南科大的发展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基础。接棒者薛其坤也是一个传奇人物,更为内敛稳健,相信南科大未来可期!

  人民日报谈家长群变味: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

  学校应该是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学习知识、培养素质,还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学校教育都至关重要。同样,孩子的教育也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现实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不到位。个别教师把分内的工作转嫁给家长,如让家长代替自己批改学生作业,部分家长成为“编外教师”。个别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就移交给了学校和老师,自己可以当“甩手掌柜”。家长群变味儿,实质上是由于家校关系没有理顺、家长与老师的角色没有摆正。(人民日报)

  点评:

  变味的不仅仅是家长群,是学校与家长的相互越位!

  一些老师越来越多地把工作转嫁给家长,从作业监督甚至到批改,主动让位,让家长介入学校教育,同时也是干扰家庭教育。而一些过度焦虑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学校的具体教学与管理中,指手画脚。之前,一位家长跟我说,他向学校提出由他去给孩子们上数学课,被学校拒绝了而愤愤不平。甚至还有家长直接到学校大打出手,教训认为欺负自家孩子的同学。

  值得大家反省的是,为什么双方都在越位?如此下去,绝不是一个家长群的问题了!

  广州一小学体罚哮喘儿童至吐血抢救?造谣家长被判刑一年六个月

  此前,“广州一小学体罚哮喘儿童至吐血抢救”事件引发巨大网络关注。2020年3月28日,刘某通过新浪微博持续编造其女儿被老师体罚及被老师索要照顾费等虚假信息。同年5月30日,刘某发布微博称其女儿被班主任体罚致吐血,并上传伪造的带血的衣服、鞋子等照片。该微博被转发140万余次,微博热搜被网友阅读5.4亿次,讨论19.6万次,引发网络及公共秩序严重混乱。近日,广州白云法院对被告人刘某寻衅滋事案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以寻衅滋事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三联生活周刊)

  点评:

  760块钱制造的教育舆情事件水落石出!

  编造谎言,制造血衣,雇佣网军推广,这位母亲制造了一起影响全国的教育舆情事件。700多块就达到这个社会影响,这让诸多明星,公关团队汗颜!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愿意相信有这么恶毒的老师,甚至迎合了一些人内心的认知,所以就轻信了。

  这件事情在继续妖魔化着教师队伍,但更值得大家反省的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轻信这种谎言?我们对教师与学校的认知评价是怎么样的?

  美大学招生舞弊案一涉案家长入狱服刑 刑期5个月

  据美媒报道,据美国有关官员透露,当地时间19日,美国女演员洛莉·路格林的丈夫吉安纳利因名校招生舞弊案,开始入狱,接受为期5个月的有期徒刑。报道称,洛莉·路格林因招生舞弊案,已于10月末开始接受为期2个月的有期徒刑。

  美国名校招生舞弊案在2019年曾震惊全美,路格林夫妇也是该丑闻的涉案人。检察官指控,他们通过大学招生舞弊案主要嫌疑人辛格,买通南加大划艇校队教练,让他们的两个女儿凭借作假的运动员履历进入南加州大学就读。(中国新闻网)

  点评:

  在招生舞弊中,父母也一起抓,应该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美国一对明星夫妻贿赂体育教练,最后让孩子成功地进入著名大学,这对夫妻在被罚巨款的同时,认罪态度好,分别被判入狱5个月与两个月。

  我们则不然,招考舞弊入刑了,但不是针对出钱的父母,而是帮助考试舞弊的第三方,作弊方父母安然无恙,又怎能起到威慑作用?相关法律也在修改,准备把假冒顶替上大学也入刑,但感觉也不在点上。

  这一系列背后必有违法行为,所有涉案者全部入刑,比如假冒顶替上大学伪造户口的公安人员,尤其是核心驱动者,出钱出力的孩子父母都被抓了、入刑,估计就没有太多人敢铤而走险了,酒驾就是这么治的。

  “冒名顶替上大学”拟入刑引发热议专家呼吁

  近日,一则消息在网络刷屏:国家拟修法,将冒名顶替上大学行为认定为犯罪。据了解,10月1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审议稿第二十六条拟规定,在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八十条之二:“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法治日报)

  点评:

  1、抓做假户籍的,先入刑。先把最关键的做假户籍假户口的户籍部门负责人抓了入刑!混乱的户籍管理是毒瘤,这么多起假冒顶替案,假户籍是核心环节!也是必过的一关,为什么不抓?2、抓家长,入刑。这是原动力,家长是出钱出力的一方,无论是贿赂还是其他方法。3、其次是问责所有环节上失职的人。

  奇怪的是,现有法律制度可以入刑的,不去抓,都是免职处理,比如做假户口,是违法啊!

  名校生挺进体制内

  2020年8月,杭州市余杭区招聘了一批清华北大毕业的研究生到街道工作,2019年深圳多所中学公布的招聘名单也几乎是清一色“清北”毕业生。这两条新闻,都曾引发诸如“人才浪费”“大材小用”的大讨论。但这在“清北”生中早不鲜见,在急剧变化的就业环境中,体制对年轻人伸出的橄榄枝,重新焕发出巨大的吸引力,包括过去“不被考虑”的乡镇公务员岗位。

  选调生是应届生进入基层党政机关的另一渠道。这一存在多年的制度,近年规模扩大,在一些省份,县乡选调生比例占到每年公务员招录计划的10%左右。同时,一些地方将定向选调范围划定到几所名校。(南方周末)

  点评:

  名校毕业生去向就是一个时代性价比最高的代表。名校生纷纷涌入体制内,只是在告诉你这一真理!体制内现在是性价比最高的!

  实际上,名校毕业生涌入体制内并非始于今日今时,已经有十余年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时代特点。

  我们这一代人大学毕业时恰恰相反,90年代初,最好的学生一是出国,二是去外企,那时外企工资福利是体制内的十余倍,大家最不想去的是国企,想方设法逃离国企。但是到了2000年前后,这一风向就已经开始逆转,国企成为追捧对象,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

  现在,公务员已然是最受热捧的,高热不退。不仅仅是稳定,风险小,关键是挣得真不少。前两年曾经严管反腐,于是公务员又出现了辞职潮,也是一种风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年龄足够大就知道了,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在轮回。

  我的一个学生从百度去了余杭,挣得多了,而且更稳定了,何乐不为?北大数学系很多毕业生去校外辅导机构当老师,原因也很简单,挣得多,何苦去高校,去国企?

  名校毕业生涌入体制内,但还有一些去了哪里?互联网行业绝对是一个大头,还有就是金融。这些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我们的高端人才去向狭窄,产业不够发达,容量有限。如果很多产业都发展起来了,水平高、收入高、地位高,大家何苦涌入体制内?

  我们不要轻易对这一现象进行道德批判,这是时代的发展使然。待遇低,自然就流失,待遇高,自然就吸引更多的人才。如果大家都出国或者去外企岂不又要开骂其不爱国?另外,体制内的高水平公务员多了,社会治理水平也容易提高,到中小学教书的名校毕业生多了,教学水平不也提高了吗?即便只是一部分,至少也是一个好事。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