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砍掉加分,禁止竞赛…保公平的无奈之举丨一周教育观察
文 / 陈志文
2021-04-06
近十余年来,教育部门一直推动压缩高考加分项目,目前仅剩下4项,但很多地方,地方性加分项目还不少,阻力不小。

  山寨版叶圣陶杯万元可买省级奖

  某培训机构声称,花一万元左右,就能买到“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省级决赛一、二等奖。其实,真正获得教育部审核批准的,以叶圣陶先生命名的权威赛事,名为“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只面向高中生。山寨版“叶圣陶杯”由一家企业主办,且曾被起诉。然而,多家培训机构依然对此大肆宣传:省级比赛可以花钱买奖,助孩子“小升初”一臂之力。(总台央广中国之声)

  点评:

  公开买卖证书让人不齿,应该坚决取缔,但“真”叶圣陶作文大赛是否就完全纯净?近年似乎各种质疑也不少。还有其他中小学生的各种大赛,也是丑闻缠身,比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严格说,两个不同的作文竞赛,不能说真假,但一个教育部门认,一个不认,蹭教育部认可的叶圣陶作文大赛之嫌确凿无疑。这一切乱象背后还是挂钩升学,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曾经的高考加分政策。

  为了不唯分数评价,我们就在分数之外看其他的,比如体育,比如竞赛等,这就是加分政策的缘起。于是一些地方体育二级运动员出现大面积作假,地方体育局买卖二级运动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可以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于是就出现了小学生研究癌症,小学生批量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的丑闻。少数民族也可以加分,于是就出现了假少数民族……加分乱象,人人喊打,为最大程度保公平,相关部门把高考加分的项目从曾经的几十项压缩至四项,加分乱象基本被遏制。

  同样,小升初没有考试了,不看分数,实行就近入学,但还有一些缝隙,看什么?只能看这些证书了,于是就出现了这些蹭官方的作文大赛,甚至公开买卖证书。其实可能不只这一个买卖证书的大赛,也可能还有不公开买卖但私底下“运作”的大赛。我知道某留学中介组织就会量身定做一个国际大赛,目的是为了申请美国的大学。

  只要有价值,各种社会机构举办的大赛想保持完全公平公正是困难的。去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就曾被质疑公正性。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杀无赦,严惩相关机构外,可能需要釜底抽薪,让大赛失去价值。

  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学校尤其是高校是否认什么大赛或者考级(事实上高校是聪明的,一旦泛滥好学校就放弃了),但至少我们不为任何竞赛背书,比如认证。当初为了控制混乱的大赛,教育部门的认证反而成了最权威的背书,也是始料未及。某个大赛不被认证,获奖者不再具有相关资格,也就不存在假冒甚至买卖了。

  央视揭艺考骗局 谎称可以花钱改艺考成绩诈骗近千万

  社会上,总有一些人相信能够通过花钱走后门就能办理违规的事情。而犯罪分子正是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布下诈骗陷阱。陕西西安警方就破获了一起这样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号称能花钱改艺考成绩,骗取80多名考生近千万元。(央视新闻)

  点评:

  1、被骗的,都是想走捷径的,无论家长还是孩子,踏踏实实才是根本。2、近年教育部不断收紧压缩艺考校考范围显然是有原因和道理的。3、在高考上,千万不要怀疑相关部门的决心,也没有捷径可走。

  贵州将逐步分区域调整、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日前,贵州省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调整,将于2022年高考起正式施行。其中,全国性加分项目中将逐步分区域分时段调整、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地方性加分项目中的省、市、县“见义勇为英雄”等称号高考加分分值也将逐步调整取消。(新华网)

  点评:

  保公平,最大可能压缩少数民族加分,干掉乱七八糟的加分!

  贵州在高考中逐渐取消部分地区少数民族加分资格,比如一些地区不再具有加分资格,同时降低加分分值,比如下调至5分。

  2018年贵州高考曾出现了裸分状元被来自同校少数民族考生因加分大幅超越的情况,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

  这次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调整是全局性的,各省市均在落实,目的还是最大可能保障高考公平。多年前重庆就曾曝出高考状元拿到假少数民族身份的丑闻。

  高考加分曾经是典型的中国式综合评价,以非高考因素干扰唯高考文化课考试的分数评价,比如体育二级运动员加分,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加分,见义勇为加分等等。最高峰时,加分项目多达几十项,但带来的却是混乱,一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做癌症研究一样。清华曾公开表示不承认四川二级运动员加分。一些高考加分项目最后变成人人喊打。

  近十余年来,教育部门一直推动压缩高考加分项目,目前仅剩下4项,但很多地方,地方性加分项目还不少,阻力不小。这次系列调整的少数民族与华侨生成了最后为数不多的项目,也是焦点。

  加分实际上是很好的一种中国式综合评价方式,把其他评价折算为分数以干扰文化课评价,但遗憾的是,这些分数之外的评价,舞弊与公平争议不断,这也是我们不得不下决心减掉加分的原因!

  湖南15岁初中生疑杀害同学 教育局:当地公安已介入调查

  3月29日下午,一段名为“湖南株洲体育路中学初中生在卫生间杀害同班同学”的情况报告在网络流传。3月30日上午,记者从芦淞区教育局确认事件属实,教育局方面回应称,目前当地公安和教育部门已介入调查此事,并对家属进行安抚。情况报告中提到,何某杀害赵某的原因疑为家中亲人去世,产生厌世情绪,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证实。(封面新闻)

  点评:

  除了戾气,还有什么原因?比如对未成年人罪犯的过度保护?比如父母“打回去”的教育影响?比如校园恶少的欺辱霸凌?比如孩子个性“爱记仇”....

  这些原因都很容易引起这些极端事件,我也相信绝不是简单的一个原因,比较复杂。但无论哪种原因,都值得所有人警醒,反省!

  广东中山将投入约100亿元建中山科技大学,全球遴选校长

  3月29日下午,由中山市政府、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药学研究生培养协同创新论坛暨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中山学院揭牌仪式在中山市举行。会上,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彭晓新透露了中山科技大学筹建情况。根据规划,中山科技大学建校总投入约100亿元,分三期建设。主校区拟选址翠亨新区,将打造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筹建中山科技大学为支点,中山通过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吸引全球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澎湃新闻)

  点评:

  对高校的疯狂投入背后是刚性的需求!

  广东的经济占全国1/8,位居第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与技术的强烈需求,推动了广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热情。目前广东对高等教育的渴求是其他省市无法相比的,不仅仅是投入,而是需求,迫切的需求!

  教育部考试中心不再承办剑桥MSE考试

  3月31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官网发布公告称,即日起,教育部考试中心不再承办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MSE)。(教育部考试中心)

  点评:

  教育部考试中心放弃剑桥英语考试,这个考试还会有价值吗?

  一位难求的剑桥英语考试(少儿)迎来了一个重要消息:教育部考试中心放弃承办角色。换句话说,不再和剑桥英语方面合作,不再为剑桥英语背书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剑桥英语来到中国,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合作推广剑桥英语考试。但在推广了20多年后,每年参考人数仅有2万人。但是,在教育部收紧各类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与考级后,剑桥英语(少儿)无意间成为少有的官方背书的等级证书,突然爆红,报名人数呈几何数增长,短期迅速窜升至10余万人,报名网站屡屡瘫痪,一位难求,家长不得不带着孩子坐飞机远赴各个城市参考。

  显然考试中心很难承受这个巨大的压力,放弃这一考试也在情理之中。教育部考试中心放弃了,这个考试和证书还有价值吗?换句话说,还能保证公信力吗?如果能保证公信力,肯定会有其价值,如果不能保证公信力,恐怕将不会再被热捧。

  无论如何,降温是肯定的,只是会降到什么程度。

  女教师评职称申诉被拒后起诉教育局 律师:教育局属于行政不作为

  1月20日,河南焦作第十七中学的姚老师曾曝光学校评职称有黑幕,山阳区教育局调查结果显示,未发现评审过程中有违纪违规行为。姚老师在调查结果发布后,向教育局提交教师申诉书,但等待30天后依然无果。在个人申诉被拒后姚老师将教育局告上法庭,当地法院于1月18日受理此案。(沸点视频)

  点评:

  唯分数,还是不唯分数?显然我们更相信分数评价,客观的定量评价,更相信分数背后代表的公平。

  中学老师职称评定引来一场舆情风波,焦作姚老师核心意思就是,如果客观数数,我排第二,但是加上15%的打分评价,综合评价,我落选了,这不公平。

  因此她公开批评、质疑,到今天诉诸法律。

  这个事件引发了很多讨论,有一条的确值得思考,在评价中,我们为什么只相信客观的分数,不相信主观评价(同事领导打分就是一种,虽然也表现为分数)。

  不只是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也一样,我们也更相信客观的分数,不相信主观评价,综合评价,因为我们“信不过”分数之外,客观定量评价之外的东西。只见分数不见人是我们教育评价最大的弊端,也是目前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之一。但如果不解决诚信问题,公平公正问题,改变唯分数评价任重道远!

  这次如此大的舆情,就是很多人相信评价不公平,有猫腻。从这个角度讲,学校与教育局也是委屈的,这么多人打分,也是某些人不能左右的,更是吻合评价改革方向的。

  客观讲,职称评价是一个专业问题,教育局申请驳回是有道理的,法院最后也只能就流程缺陷瑕疵说话,不可能同意给老师职称或不给。官司的背后,还是评价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评价的公平公正与可信问题。

  广州白云招50名博士当中小学教师

  3月31日,广州白云区教育局面向全国公开招聘50名中小学编制教师,学历要求为博士研究生;据悉,录用人员使用白云区事业编制。录用人员执行白云区事业单位工资政策,按聘用岗位享受相应的工资等福利待遇,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人民网)

  点评:

  招聘中小学老师的门槛要求是学历:博士!荒唐,还是合理诉求?

  提这个要求的,是广州白云区教育局,当地媒体报道说震撼,我感受到的是震惊!

  最近几年,发达地区尤其是广东深圳引进了大批清北等名校毕业生进入中小学,这是一种进步,对于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做强校内教育有重要价值和作用。但只要博士,第一次看到,这种唯学历的人才观,不仅仅理论上是错误的,是我们教育评价改革中需要批判的典型,更主要的是,在中小学实际教育教学中是否需要?是否正确?

  和追求名校毕业生不同,名校毕业生更多的是综合素质强,但追求博士学历实在看不懂。这就让我想起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招聘中,博士给局级,硕士给处级一样。

  博士和硕士不同,是专业的科研人员,经过博士训练的人往往具有特殊的一种特质,更专,但综合素质未必就强,多数可能并不适合教中小学,尤其是小学阶段。

  当然,白云区积极追求提高教师水平与质量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拿博士作为门槛,不仅仅是违反了教育评价改革方向,更显得有点业余了!

  央视“下架”教培机构广告 在线教育投放大战降温

  截至目前,几家头部在线教育企业的宣传片均已“消失”在央视各大平台上。多位广告投放相关人士向财新记者确认,随着政策监管趋严,近期在线教培的广告力度在寒假的基础上,整体再度收缩,“投放大战”正在降温。(财新网)

  点评:

  央视前两年利用新学期第一课大肆植入广告,让教育部门尴尬的同时,也反映了央视相关部门原则的缺失,一度被迫发了简短的道歉声明。

  央视铺天盖地的在线教育与辅导机构广告,的确有违中央电视台定位与职责,尤其央视把广告包装成国家工程字样,更容易误导普通老百姓,从这一点上央视有重要责任。

  央视下架在线教育广告是一个积极态度,但管控广告,是组合拳的一部分,这还是治表,最后还是需要练好内功,做好校内主战场的工作,让校外辅导不再是刚需。

  金融圈炸锅:中金公司人均年薪超百万

  随着各大券商年报纷纷出炉,财报中也一并披露了员工薪酬的相关数据。总体来看,中金公司果然最“贵族”,以年薪115万的平均薪酬碾压其他券商,除了中金,华泰证券的平均年薪也很高,达到93万一年。数据显示,华泰证券员工平均薪酬福利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相比2019年增长了近24万元。(中国基金报)

  点评:

  如果基础学科人才待遇和中金公司一样,强基计划还会遇冷吗?

  近日经济日报发文痛斥中金公司高薪酬在网上火了。中金公司是国有金融公司,全年收入236亿,给员工工资就发了108亿。员工平均年薪120万,月薪10万,其中几个高管年薪上千万。其实不仅是中金公司,券商基本都是国有公司,也都有类似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布,政策和去年变化不大。这也让我想起“强基计划”去年招生遇冷的问题。去年除清华北大外,基本上都没有完成计划的招生任务。但实际符合资格的报名人数超过30万人,招生计划只有6000人。

  从技术角度看,核心原因就是强基较高的成绩门槛以及不能换专业的政策。但从深层次看,强基遇冷,显然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评价问题。

  中国最硬核的高技术公司华为,员工年薪70多万,与中金公司相比,虽然汇聚了很多优秀人才,也有不小的距离。如果基础学科人才的待遇如中金公司一般,我们还需要搞强基计划吗?强基计划还会遇冷吗?

  很多的教育问题,背后全是社会问题,试图以教育手段调整解决社会问题,几乎是徒劳的,教育永远扮演着“背锅侠”的尴尬角色。

  江苏大学声明:开除!遣送这几名留学生

  四名赞比亚留学生因为在中国的超市里偷盗洋酒7次共15瓶,被中国法院一审判决盗窃罪成立,单处罚金6500元。

  3月31日,镇江中院对此案的判决依据做出释明,“我院基于4名被告人均认罪认罚、积极退赔和部分被告人有立功、自首等情节,依法对被告人单处罚金。4名被告人的遣送回国事宜,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与此同时,江苏大学也做出回应:对三名被告人已经予以开除学籍处分,另一名被告人早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因为居留证件过期离校,其在中国属于非法居留。(领读江苏)

  点评:

  1、是好事情,不断推动我们在来华留学生上越来越规范。比如这次的处理,没有例外和超国民待遇。

  2、不能也不必因此妖魔化来华留学生,就如我们也有在外的留学生犯错一样。

  3、面对越来越恶劣的外部环境,来华留学生还是我们重要的第三方国际声音,不能因为不理智的“妖魔化”推到对立面。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