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招收海外优秀中国籍本科生回国读博,复旦此举绝不应该被抹黑
文 / 陈志文
2025-02-13
美国等西方国家不让我们优秀的学生去他们国家学习科学技术,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把一部分优秀的本科生接回来?

  日前,复旦发布了面向海外高校中国籍优秀本科毕业生的博士招生公告,引起了一些舆论的误解,甚至妖魔化。比如“有钱人就可以跳过硕士实现25岁博士毕业”,“专门给权贵阶层开特殊通道”等等。

  复旦此举实际是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举措,是应该给予鼓励支持的。对于一些误读,误解,甚至是妖魔化,我们必须坚决回击。但更重要的是给公众解释清楚缘由,大量的妖魔化背后是不了解,是无知造成的。

  第一,复旦此次针对中国籍优秀本科留学生的招生办法,与国内博士招生办法没有原则区别,都是申请考核制。

  第二,部分公众不知道优秀的本科生直接读博士是惯例,硕士不是必经的路径与阶段。

  在过去很长的精英教育时代,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基本形成了硕士、博士的阶梯模式,博士招生量极少,更主要是给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人才,我们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基本就替代了最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教育。但是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研究生教育规模包括博士的规模也不断扩张,这一固定的阶梯模式被打破,直博批量出现,即优秀学生不一定再需要先经历硕士阶段再进入博士研究阶段。

  2020年,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研究生教育开始进行系列调整,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多转向博士阶段,硕士则逐渐转向应用人才的培养。博士的培养规模开始快速扩张,2020年博士招生达到了11.6万,最近几年招生增长比例均超过10%,远远高于硕士的增长比例,2023年博士招生量已经超过15万。

  一些著名大学停止了相关学科专业学术型硕士的招生,全面转向博士。与之相关,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在研究生推免中的“直博”比例大幅增长。

  国际上也基本如此,比如美国,优秀本科毕业生基本都是直接博士,硕士主要是应用人才培养,即专硕,学术性硕士很少,而且主要是作为博士退出机制的一个路径安排。

  第三个误解,把留学生全部妖魔化为“学习不好,只是家里有钱”的一群人,是极端错误的。很多优秀的学生本科阶段就开始出国留学了。

  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生已经超过70万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出国留学已经常态化的今天,学习优秀的、普通的人,都在出国了,包括一些工薪阶层。

  像南京外国语学校,北师大实验中学等著名中学,大量学业优秀的学生放弃了国内著名大学,选择出去读本科,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学习不好才出去。目前仅英国牛剑两所大学在国内本科生招生量就多达400人左右,美国常青藤大学招收的中国籍本科生也常年在200人以上。

  此次复旦在招生公告中也明确:“世界前100名大学”,并非什么人都要。至于前100如何衡量并没有说。其实,英国的大学在招收中国学生时也把我国大学根据985、211、双一流分列不同的招生标准。

  不得不多说一句,近年互联网媒体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妖魔化留学生的言论,经常简单把留学生等同于学习不好,等同于不爱国,我们必须给与澄清。出国留学只是成长的路径选择,恰恰是我们大量的留学生,近年一直奋战在反妖魔化中国的第一线。

  最后,我想特别提醒,复旦此举是国际人才战中的一个积极举措,绝不应该被抹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核心是培养拔尖的科技人才。中美博弈,胜负手是人才,尤其是拔尖科技人才。最近DeepSeek再次给了我们一个活生生的案例,让美国针对中国人工智能的封锁大打折扣。技术封锁只是暂时的,只要有人才,给时间,我们就可以突破

  出国留学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中,76.3%有海外留学经历。从2018年开始,美国就对我们进行了系统的人才遏制战略,拒绝向赴美学习理工科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发放签证,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尤其是博士。去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反映,中国赴美留学再次大幅下跌,美国扶持的印度则大幅超越中国,位居第一,核心就是我们的留学人数在持续下跌。

  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才遏制,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和提高自主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能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美国等西方国家不让我们优秀的学生去他们国家学习科学技术,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把一部分优秀的本科生接回来?复旦此举是典型的人才竞争与争夺,是应该给与鼓励和支持的,绝不应该被抹黑!

  事实上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吸引国际优秀人才上还有很大的差距。美国在读博士中超过30%是留学生,如果我们都不敢把自己优秀的学生接回来,何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