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定不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改革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制机制,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线,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
《意见》强调坚持“优先保障、加大投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提高绩效”的原则,对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提出以下明确要求。
新政短评
如同约好了一样,27日上午刚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引起高教圈的尖叫,下午临下班的时候又发布了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教育部官网打“鸡血”般在同一天连续发布了两条重磅文件,其关联部分引起了学术桥的兴趣。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对于教育来说尤其如此,特别是对于想要建设“双一流”的高校来说,巨资投入仅仅是建成甚至只是奔向“双一流”的必要条件。
当上午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撩拨了不少人的肾上腺素之后,下午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无疑给巨大投入空间的高校经费使用带上了一个预设的紧箍——绩效,这个名词曾经是企业经营的专属,现在却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教育上,当然这两者不能等同,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进步,同时也有可能会带来某些功利化的倾向。
《意见》一方面承诺全教育经费投入的持续性,指出要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另一方面则要求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和科学管理使用经费。
具体到高等教育方面,《意见》要求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一流本科教育,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卓越拔尖人才。持续支持部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落实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以部省合建高校为引领,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培养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更好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完善科研稳定支持机制,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建立科研服务“绿色通道”,为科研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改革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毋庸置疑,上段最核心的一句就是“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毕竟这直接关系到“双一流”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行政拨款,针对一些地方经费使用“重硬件轻软件、重支出轻绩效”,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等问题,《意见》同时提出:全面提高使用绩效。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所有财政教育资金,并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完善细化可操作可检查的绩效管理措施办法,建立健全体现教育行业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紧密结合教育事业发展,优化绩效目标设置,完善绩效目标随同预算批复下达机制。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坚持财政教育资金用到哪里、绩效评价就跟踪到哪里,加强动态绩效评价,及时削减低效无效资金。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将绩效目标执行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编制预算、优化结构、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既然谈到绩效就离不开监管,从文中也可以看出,监管将以更加立体的方式包裹教育经费的整个链条,将以监审、监控、监督为着力点,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这也是充分发挥财政教育经费政策引导作用,推动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必由之路。
如果绩效管理以及监管制度真的能够落实,很多所谓教育上的“面子工程”将无所遁形,教育经费也才能够真起到效果,真正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教育经费使用僵化的问题。
作者系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高端引才平台学术桥执行总编辑 王世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