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暨南大学与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承办的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人才评价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会上,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发表精彩主题演讲,分享对高校人才分类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2018年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暨南大学视察,并对暨南大学提出了四点要求。宋献中校长表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的重要精神、重要指示、重要嘱托,归根结底是要做好人才工作。
暨南大学在人才评价方面采取了部分探索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介绍,暨南大学人才分类评价主要体现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和聘期考核五个方面。暨南大学在人才分类评价的过程中,突出师德评价,实施分类评价,创新多元评价,贯穿科学评价,通过多层面、多维度、分阶段、全覆盖的分类评价方式,目标是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宋献中认为,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但是,当前高校在人才评价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在建设“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机遇期,宋献中认为,未来高校人才分类评价必须“理念先行,实践跟进”,重点和难点在于正确处理“八对矛盾”关系,即“帽子”与“里子”、教学与科研、个人与团队、共性与个性、定性与定量、短期与长期、质量与数量、品德与才能等。
他表示,高校欲建构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在内部治理方面,必须贯彻办学核心价值观,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深入了解教学与科研、行政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方面的缺失,寻求改善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发展的真谛,摆脱外部功利目标的束缚;必须与时代接轨,同时保有自身特色;必须更新现代大学管理理念,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分类评价的经验教训,不断助力国家“双一流”建设,为探索现代大学制度注入一泓清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