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岁到55岁,王逸平为新药研发执着探索、殚精竭虑,他领衔研发的创新中药——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造福2000多万病患,而他却在与不治之症抗争25年后,倒在了热爱的科研工作岗位上。
连日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王逸平的动人事迹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尤其是王逸平生前所在的中科院上海地区的科技工作者,纷纷抒发各自的内心感悟。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是他一生的写照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表示,王逸平的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要求。他领衔研发的创新中药造福2000多万病患,是实实在在为百姓谋幸福的“惊天动地事”。科研工作者要以王逸平为榜样,并将他的精神转化为实现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强大动力。
“王逸平用自己无私奉献的一生践行科学院精神,坚守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初心。”中科院上海分院分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沪区党委副书记田申荣如是说。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老所长陈凯先说:“作为老同事,我们始终感觉王逸平从未离开我们。王逸平常说,新药研究就是和时间长跑。他永远在追赶时间,除了现代中药新药丹参多酚酸盐,他历经多年研发的抗心律失常新药也完成二期临床试验。他是一位杰出的药学家,值得所有人敬仰。”
为真理付韶光,
他总是坚持“再战一个回合”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研究员苏枭被王逸平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深深打动,他表示:“王逸平是科研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忠于党和人民的奉献精神,‘愿为真理付韶光’的崇高信念永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2研究所科技发展部汪毅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王逸平‘再战一个回合’的精神。我们要学习他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再战一个回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王迎春认为,王逸平生前最大愿望——做出临床医生首选的新药,道出了一位药物研究者的最高追求,也道出了一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胸怀家国,
他执着探索直到“燃尽风华”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常亮深感从王逸平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事情一定要胸怀国家,报效祖国。最大的胸怀就是心系国家,心系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黄敏反复看了多遍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专题节目,心中非常难过,“王老师是个非常低调和淡泊名利的人。学药的人都是半个医生,谁又不清楚熬夜、劳累、压力等对身体的伤害。只是,因为肩头有责任、心中有梦想,该拼命时,依旧一点都不退缩。”
“王逸平的先进事迹,让我们看到一种严谨治学、执着探索、担当民族重任、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精神。”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李驰麟说。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研究员邓海啸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健康而奋斗中去是王老师的人生实践;没有投机取巧,解决最关键的科学问题,直到燃尽风华是王老师的治学之道。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应当像他那样做学问,不忘初心;将从事领域的核心问题记在心上、扛在肩上,勇当科技强国的生力军。”
心系百姓的“药神”化身
丹参入药,在中国有着千百年历史。王逸平带领团队用13年的艰辛和汗水,为冠心病、心绞痛病患者炼成了“丹参新药”——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
2015年药物所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王逸平向学生们诉说自己的梦想:“我有一个梦想,能做成一个好药,出现在全球医生的处方中。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药学研究的每一份付出都能为百姓健康带来一丝希望。”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说,王逸平毕生追求的就是希望能为老百姓带来一些疗效好且用得起的新药。
王逸平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网上广泛传播,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对他的赞誉和惋惜。网友拂晓留言:“中国‘药神’一路走好。” 网友小顾留言:“一生只为医药事业,一生心中只有人民,他不是凡人,是神!”网友LHL说:“他就是人民的‘药神’!”
最好的纪念是完成他未竟的新药梦想
王逸平走了,他留下来的新药研发事业还有许多:降脂抑制剂正在开展临床前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口服剂的研制刚出现曙光、抗心律失常一类新药硫酸舒欣啶刚结束临床Ⅱ期……
“一个药把我们两个实验室紧紧地绑在一起,就像父母一起辛勤地培养孩子的成长。”王逸平生前的合作伙伴,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宣利江说,“他的未竟事业,我们会继续完成。待到功成日,我们可以告慰他。这是对王逸平最好的纪念。”
博士研究生李惠惠说:“王老师中断的研究,我们一定会完成,这是我们与王老师最后的联系了。”
王逸平生前进行的口服硫酸舒欣啶片剂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抗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丹参多酚酸盐口服化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中。
王逸平走了,他的故事还在续写,“再战一个回合”或许是故事里永恒的关键词和美好回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