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研讨会暨“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在作题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需求与挑战”报告时表示,全社会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王乃彦表示,国内目前正在大力提倡科学精神,科学界对科学精神作了长期的研究,并把科学精神的内涵归结为两方面内容,一是客观的依据,做科学一定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尊重客观;二是理性的质疑和多元的思考,要开展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和宽容的激励。
客观的依据是科学实践的立足之本,科学实践活动的探索是需要有想象力的,它是要建立在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基础之上,而不失完全凭空的幻想。理性的质疑,我们要有好奇心和对问题的提出,并且积极的去寻求答案。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这是非常重要的。”王乃彦说,要激发青少年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不仅是为了增加他们探索研究工作中的动力,也是成就他们终身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能力”。
此外,要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王乃彦表示:“从青少年开始就要培养他们练好基本功,使他们有扎实的基础,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基本功相当于金字塔下面的塔底,有了坚固的塔底才有非常强大的塔尖。”
同时,也要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创新在很多时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
王乃彦强调,一定要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和氛围,要建设一个团结、奋斗,学术空气浓厚,风清气正、催人奋进的创新环境。
王乃彦透露,即将于今年9月份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将专题研讨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问题,“希望对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讨会上启动了“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中国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介绍,该项目计划将在云南、江西、广西、贵州、河南、西藏等省区的1000所农村小学开展,总投入预计3800余万元。
据悉,该计划的课程设计,教材、教具的开发工作由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教授领衔完成,共有“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等5个主题内容,融合科学、技术、数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增强青少年的科学与工程实践体验,培养孩子对工程科技专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人类生活世界和社会生产领域的真实工程科技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
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在致辞中表示,只有大量的青少年尽早的接触科学、接触技术,养成对科学技术探索的浓厚兴趣,形成对科技成果应用的热爱,才可能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