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高层次人才招聘会
第四轮学科评估
学术桥人才评审评估
海外学者中国行
高层次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
施一公在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说了啥?演讲全文来了
2019-10-28
科学网

  10月26日,在浙江温州举办的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发表了题为《青年与科学精神》的主旨报告。

  一、 什么是科学精神?

  第一是求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验求证。

  今天我引用爱因斯坦的一段话:“真正对一个问题的提出才是关键,并不是问题的解决。因为问题的提出,包括对一个老的问题的重新描述、崭新的描述是真正对世界的贡献。”

  所以科学精神的第一点就是求真,也就是实事求是。这里讲的不是简单的真的还是假的,而是在人类知识基础的前沿上,进一步去求真去探索。

  第二是独立与合作:科学真理的初探阶段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独立和合作,这两个看似矛盾,实际是完全统一在一起的。所谓独立,任何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往往来自于少数人,甚至个别人、一个人。而这些人在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中经常会经受一些磨难,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同意见,他们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才可以最后成功,所以我们需要独立的思考。

  但是科学的发展,经常需要大家在一起合作,这种合作不止局限于团队内部合作,更依赖于团队之间的合作,甚至跨时代跨行业的合作。

  我举一个例子,那就是X射线的发现。1895年,荷兰科学家伦琴先生发现了X射线的穿透力,最后在医学上带来了强大的应用。但是伦琴没有发现X射线还可以被衍射,而这一现象是上世纪被德国科学家劳埃(M.von Laue)发现的。劳埃发现了衍射之后,他并没有意识到X射线还可以帮助我们把物质结构解析得清清楚楚,而这一发现是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W.H.Bragg,W.L.Bragg),完成的,他们父子携手合作,推演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这样的公式,最后应用于我们的分子结构解析,让我们可以窥探生命的奥秘。

  他们四人分别获得了1901年、1914年和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之间跨时代的合作,把人类整个文明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所以科学精神也是合作的精神。

  第三是质疑:科学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自我否定中前行。

  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批判性的思维,也就是质疑。在这种质疑声中我们不断思想碰撞,不断改进提高,不断加深合作,最后推动科学往前发展。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是非常典范的质疑,最后带来了科学重大进展。

  二、 为什么需要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产生重大科学发现的土壤,关乎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

  纵观过去历史,可以总提出这样一个简单的规律,那就是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往往依赖于一项核心技术的创新。任何一个核心技术的创新,无一例外源自于一开始的重大原创性的科学理论的突破,就是原始科学发现,而原始科学发现完全依赖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所以总结人类工业革命以来的一些重大发现、一些产业革命,从纺织、铁路、汽车、计算机到生物技术,它的源头都是重大的理论创新。随后经过三四十年的孕育期,进入广泛应用和指数增长,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多福祉,最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空间。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电磁理论,就不会有当今的无线通信;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发现,不会有今天的疫苗;没有牛顿的三大定律,也不会有航天器升空。

  我举一个我领域的小例子,就是基因测序。实际上基因测序技术现在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可以说是精准医疗的一个典型的方法和代表。整个基因测序当然是用测序仪来做,而测序仪是由一位科学家发明的,他叫Rothberg。测序仪的发现来自于测序技术的发现,第一个测序技术提出者Sanger也是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如果再往前溯源的话,我们之所以可以对基因进行测序,是因为DNA双螺旋是非共价结合,所以可以打开,可以测序,可以复制。而这个发现是由上个世纪50年代James Watson, Francis Crick和Rosalind Franklin共同发现的。所以我想说的是,基因测序发现的整个过程也是一种合作,也是一种最原始的科学精神的体现。

  三、 青年科学家的责任

  我特别想说,其实科学精神靠全社会传播,最重要的就是靠我们青年科学家的传播。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个人,梁启超先生,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政治家。他在上个世纪初,把科学精神和中国文化连在一起,他这样描述科学和科学精神——“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大家不要忘了,他特别强调真知识,也就是创新前沿。梁启超又接着说:“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大家可以理解成这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就是科学精神。

  在梁启超先生的启发下,我们可以这样想:所谓科学精神就是通过一言一行将科学精神辐射至大众观念,滋养大众的思想,内化大众的行为;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大家尊崇向往的职业,鼓励更多人投身到科学事业当中来;希望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做出引领性的原创成果和重大突破,为人类文明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四、 西湖大学——青年科学家的创新舞台

  我来自西湖大学,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如何在科学精神的鼓舞下,如何依托有创意的、有创造力的年轻科学家,开启一扇人类往前大踏步前行的科学创新之门——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创校之初,我们定下了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的创造理念,而治校理念则非常鲜明,我们提出教授治学、行政理校、学术导向决定行政服务。

  行政人员把事务的工作做起来,但是教授通过制定规则来最终管理学校,而不是直接参与到事务性工作的繁琐之中。

  在这样一个治校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从全球8000多位申请人中,已经遴选出105位卓越的年轻科学家和资深科学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引领世界。

  他们中90%是45岁以下,80%是40岁以下,可以说基本是青年科学家。

  在西湖大学里,我们分三个学院,工学院理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用学科交叉的形式在学科交叉上设立增长点。通过打造一流的科研平台,支撑大家异想天开的创新思维。

  我们有自己全新的科技评价体系,有自己有创意的尊崇学术自由的一些做法,包括学术交叉午餐会,特别是我们的News & Ideas,展望未来、只谈论今后五年到十年科学与技术的这样一种学术交流,在西湖大学已经蔚然成风。

  我相信,在科学精神的激励下,有这样一大批年轻人占主导地位的西湖大学,我们一定能携手和各位全球各地的青年科学家、献身科学精神的科学家工程师一起,打造出人类最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职位检索
单位性质
单位检索
地区选择
学科检索
学历要求
职位搜索
人才速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