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第二届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到场致辞。
在致辞中,薛其坤从科学家地位的百年变迁讲到中华民族在几次工业革命中的落后,谈到“在这一轮科技竞争中,中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跨越”,但是这一轮竞争才刚刚开始,未来中国科学家必将为科学作出重要贡献。
薛其坤表示,未来10~30年内,中国的青年科学家将在科学界大有作为。他说:“如果有人告诉我在10年、20年、30年以后,有一群中国青年科学家为人类科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一点都不会惊讶。”
本届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的主题是“飞跃史瓦西半径”。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营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解释说,史瓦西半径是卡尔·史瓦西于1915年针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关于球状物质分布的解,此解的一个结果是可能存在黑洞。
“史瓦西在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仅仅一个月后就揭示了黑洞理论,但很遗憾当时很多人并不相信,直到104年后,人类拍到第一张黑洞照片。这不仅是科学成果的丰收,更是对科学精神的礼赞。”程武说,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选取这个主题,是对孩子们寄予美好的期许,“希望所有热爱科学的孩子都能飞跃史瓦西半径”。
以下为薛其坤演讲全文(本文作者对演讲文字进行了编辑)
薛其坤:
青少年朋友们,大家下午好!科技改变生活,科学助力强国。我很高兴清华大学和腾讯公司能一起举办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科普活动,我期待着更多的年轻朋友能够通过这个活动结识更多的科学家,更加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清华大学欢迎所有来到新清华学堂参加腾讯青少年科学小学的同学们,尤其是各位中小学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希望,也是科学的希望,谢谢你们到来。
今天是2020年1月12日,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3个10年,科技改变了人类社会,科学家也受到了社会的尊敬,崇尚科学成为当今文明社会的重要风尚。不过仅仅在一两百年前,科学在我们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还没有那么高。
18世纪英国有一个仪表的修理工,名叫瓦特,它改良了蒸汽机,引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那时候没有人认为瓦特比当时他所在的教会的牧师或者当地的一个伯爵更重要。
到了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启动,像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开始得到社会的重视,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财富也大幅增长。
再到20世纪,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物简直堪比上古时期的神,无数人都把爱因斯坦当做自己的偶像。科学家这个群体也站到人类历史的巅峰。
今天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回望科学发展的历史,我想重点说说科学和国家的发展、科学和人类命运之间的密切关系。
如刚才所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英国也恰恰是从18世纪开始崛起。与此同时,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也是从18世纪开始,整个19世纪中国都处在被动挨打的状态。这一状况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得到改变。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1949年之后,新中国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科学上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我们的原子弹、氢弹相继引爆成功,对我们国家的战略地位的提升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当前,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互联网+、人工智能、5G网络、虚拟现实,包括量子计算等新兴的概念层出不穷,在这一轮科技竞争中,中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跨越,也涌现了一批表现抢眼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比如举办这次活动的腾讯公司。
但是这一轮竞争还没有结束,才刚刚开始。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2035年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要在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需要科学的力量、科学的支撑。
到2050年,我也就快90岁(87岁)了,我可能还要去做实验——因为清华大学的老校长蒋南翔先生,让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到那个时候我就工作66年了,也算达到老校长的要求。但是我心里很清楚,如果到那个时候中国科研的主力还是像我这样的老人的话,我们中国可就麻烦了。
30年以后,中国科研的主力军一定是在座的青少年朋友们。那时你们大概40岁上下,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当然也有可能刚刚出生的“20后”小朋友,那个时候他们刚刚30岁,正是青春年华的好时期。
现在30岁左右的科研工作者被称为青年科学家,如果我们了解科学史的话,就会发现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一生最重要的发现都在年轻的时候——
爱因斯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杨振宁先生35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计算机的最高奖图灵奖的获得者平均年龄也只有35岁左右,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获得者有些只有二十几岁。
我和我的实验团队,因为首次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获得了2018年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我们团队成员中的年轻人也只有二十几岁。
120年前,梁启超先生热切希望有一个少年中国能够腾空出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如果有人告诉我在10年、20年、30年以后,有一群中国的青年科学家为人类科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一点都不会惊讶。中国科学的希望就在你们中间,对此我充满信心。
最后我想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致辞。“希望你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培育科学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更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编者注:摘自2016年1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八一学校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学生的回信)
谢谢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