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7月29日消息,盛夏,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20届博士毕业生沈昊开始打点行装。下一个目的地,武汉市中心医院。在那里,曾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的医院临床一线、疑似患者隔离点、患者康复驿站连续奋战60天的他,将继续践行大医精诚、仁心济世的初心和使命。
这个毕业季,又有一大批研究生奔赴各行各业。他们身后,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不平凡历程。数据显示,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人。70余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践行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快速发展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用“最强大脑”提速,为创新驱动蓄能。
从小到大,一代代研究生成为发展中坚
考研3次、读博7年,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物理学家薛其坤直言自己“赶上了好时候”。大二那一年,一张贴在学校布告栏里的研究生招生宣传资料点燃了他的梦想,他期待成为一名研究生,与科学研究为伴。
三十多年斗转星移。如今,薛其坤早已成为蜚声国际的物理学家。他不断攻克世界级物理难题、在科研的征途上越攀越高,也在不断培养人才,让更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从他的实验室脱颖而出。
研究生教育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从新中国建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成为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不断在探索中创新,在曲折中成长。
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描摹出我国研究生教育从小到大的不凡成绩——1949年,我国仅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研究生招生数达10708人;而到了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研究生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几个跨越历史的节点标注下我国研究生教育从弱到强的坚实脚步——1963年1月,《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出台,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施行,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发布,研究生教育启动全面深化改革,开启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当今时代,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出历史性交汇。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代代研究生毕业后迅速成长为国家教育和科技工作的中坚力量,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从有到优,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与培养质量同步提升
科研之余,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张志旺经常会上两个网站:一个是南京大学官网首页的科学研究栏目,一个是物理学院官网的新闻平台,看看学校和学院最近又在哪些顶尖刊物上发表了文章:“这几年,学校和学院在顶级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数量和质量都在涨,不少是自己身边的同学做出来的。”
让张志旺时刻保有紧迫感的,是学校推行的以博士资格考核为核心的弹性分流淘汰机制:6年内最多3次博士资格考核机会,不低于15%的暂缓通过率,仅2013级就分流淘汰了博士生近70人。
“分流是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说,一方面分流对学院、导师、学生产生倒逼效应,使他们严把招生入口关、严格培养过程关、严抓毕业出口关,实现了“严进严出”;另一方面,学校实施分层激励、特色培养,满足博士生培养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博士生原创动力。
新形势下,国家战略和人类进步对高端、精英、拔尖和紧缺人才的重大需求越来越紧迫。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教育如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从有到优,实现类型结构与培养质量的同步提升?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升级转型。
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1990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仅为19.6%,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达64.1%。
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2014年,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召开,发布《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建立起学位授予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同年,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公布,使我国有了更加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学位论文抽检、加强学风建设为主要抓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
人才培养结构不断优化。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调整学科目录,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目前我国已建立起涵盖111个一级学科和4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体系,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从优到精,不断强化创新型国家“高精尖缺”人才供给能力
从大年初三开始,清华大学机械系制造工程研究所二年级硕士生崔亚峰就跟随导师赵慧婵一起投入到了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的研发当中。“作为一个科研入门级选手,我对有些知识应用不是很熟练,从设计电路到写代码,从力学建模到仿真分析,导师都手把手地教授,一点都不嫌麻烦,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更让我明白了科研该如何做、为何做。”崔亚峰说。
不只是战疫中纷纷投身科研战场的青年学子们,近年来,“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背后,都离不开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
“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通过不断改革发展,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日渐成为驱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大大提升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不可替代。
相关数据显示,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同时,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比重逐年上升,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在学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如今,面对新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研究生教育改革步伐不停,更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国情紧密结合的举措渗透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
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实施6年以来,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撤销学位点1675个,增列学位点1064个,有力支撑了行业和地区发展。
为培养大批服务社会亟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以“5+3”培养模式,实现了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机衔接,毕业即可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
“科技小院”将实验室建在乡下田间,研究生长期驻守在农村和生产第一线,服务地方和乡村发展,目前全国已建立科技小院120多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
与祖国同行,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的趋势,中国研究生教育将更好发挥研究生教育“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功能,不断强化创新型国家“高精尖缺”人才供给能力,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蓄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