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性理论研究和科研成果缺乏、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薄弱、教育科研评价存在功利化倾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教育科研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补齐这些短板?8日,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接受新华网专访,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尊重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 不可急功近利
“教育和科技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秀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李清泉表示,做科学研究可能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里“坐冷板凳”。“这些都是科研的基本规律,它有长期性,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此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面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比较急功近利的,甚至违背教育和科研规律的一些做法和干扰,李清泉认为这些正是“在未来需要加以改进的”。
发挥高校科研人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校工作的老师和学校管理者,最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在专访中,李清泉认为,高校要发挥好科研人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他们发自内心地去努力把学校办好,才能找到学校发展的途径”。
李清泉认为,应该给予科研人员自主权,并完善科研评价体系。他认为:“数字化的或者简单行政化的评价,不利于科研工作发展。”同时,李清泉也希望“为科研工作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