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兴校,人才为要
人才兴,则学校兴
人才强,则学校强
加快推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
基础是人才,支撑是人才,核心是人才
12月11日,广东医科大学举行第二届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0多位青年才俊参会。
本次论坛是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牢记初心担使命,争做育人大先生”主题活动—“百名优秀青年博士引进计划”“百名青年学术英才引培计划”的重要平台。论坛面向全球邀请青年才俊,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国际生命医学和生物医药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产业问题探讨交流,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共同助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教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魏建文视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魏建文
李志民强调,广东医科大学是一所具有60多年的享誉海内外的老牌的医科大学。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着力“高水平”“高质量”内涵建设,引培大先生、搭建大平台、培育新引擎,打造育人高地、创新高地和服务高地。很高兴看到来自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百位优秀青年才俊线上线下能汇聚一堂,共商学科和学术发展之道。
魏建文致辞时充分肯定了学校近年来的人才工作成效。魏建文表示,广东医科大学具有历史悠久、功底深厚、蕴含潜力、贡献突出等四个鲜明的特点,是广东重要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附属医院是广东省首批“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和广东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魏建文强调,广东医科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代人才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总要求,始终坚持人才强校,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引育海内外人才,大力提升学科竞争力和学校综合实力,为促进地方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
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致欢迎辞。卢景辉表示,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广东医科大学历经60余年建设发展,特别是新世纪、新时代的发展建设,正朝着建成高水平大学再出发。借此机会,代表广东医科大学党政领导班子、全校3万余名师生医护员工,热忱邀请海内外优秀青年才俊加入广东医科大学大家庭,共同在南海之滨、松山湖畔创造新奇迹、创造更大的奇迹,实现人生梦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各教学单位、各实验室、各科研机构、各附属医院,积极主动向各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学习,向各位专家学者请教,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学习研究,为奋力开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广交朋友、广结良缘、广纳良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医科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首席科学家韩德民,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广东医科大学海洋医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Martin G. Banwell围绕深化合作、促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设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医科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首席科学家韩德民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广东医科大学海洋医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Martin G. Banwell
韩德民院士表示,广东医科大学是在改革开放前沿发展过程中40年当中有代表性的一所大学,无论在学术引领性、新技术推广,还有人才培养梯队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天的海内外青年学者论坛无论对广东医科大学还是全国的医疗卫生领域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将为广东地区以及我国南方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号召海内外的广大学者能够更多地关心国家建设,关注国内发展。韩德民表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首先立足于中华民族事业的发展,为我们国家事业的发展出力。然后我们才有力量为世界的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在命运共同体的大的背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Martin G. Banwell院士介绍,2020年,受邀来到广东医科大学海洋医药研究院工作。他向大家介绍了在广东医的工作情况、团队成员和主要研究方向。他向海内外青年学者发出邀请,热切期盼海内外的青年学者们来广东医科大学创新创业。
△温州医科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林灼锋教授
△广东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吴军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林灼锋教授、学校高层次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吴军教授分享了他们的重要研究成果。
△广东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张晶晶教授
学校高层次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张晶晶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学术发展之路。
△海外人才联络站授牌仪式
为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布局新一轮海外引才战略,加快我校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设立首批6家海外人才联络站。会上,学校与牛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德中人才技术交流协会、留日同学总会、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墨尔本公派学生学者联谊会等6家海外人才联络站进行了签约。
△与会人员合影
本届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准备了诸多学科岗位。11日-18日,学校各学院将举办平行分论坛,满足不同学者的发展及学术研讨需求。主要包括:基础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线上分论坛,公共卫生学院线上分论坛,药学院、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线上分论坛,海洋医药与热带医学线上分论坛,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线上分论坛,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线上分论坛,附属第二医院(妇儿医学院)线上分论坛,附属东莞第一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线上分论坛,为更多不同专业的人才搭建起输出观点、展示才华的绝佳平台。
东莞市委组织部李汉杰,东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松山湖分局引才服务办张馨文,全体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正职(含主持工作副职);各学院书记、院长以及分管人才工作的副职;重点实验室主任;直属附属医院书记、院长以及分管人才工作副职;全体高层次人才代表、学校内培高层次人才、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人;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等参加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新光主持。
△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新光主持开幕式
△广东医科大学人事处处长吴柱国介绍广东医科大学人才政策
“十三五”以来,学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管方向、定政策、优环境,构建系统化人才工作体系。
●2016年,召开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题研讨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工作摆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成为全校上下共识。
●2017年,深入贯彻省委一号文件,将年度工作主题确定为“人才队伍深化建设提质年”,实施“年轻硕士博士化、青年博士教授化、年轻教授硕导化、卓越教授博导化”的人才培育“四化”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2018年,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一揽子的政策和措施,人才工作迈向新台阶。
●2019年,学校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提出“1133”发展战略,把“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作为三项战略重点之一,放在事关学校发展全局最重要、最核心的战略位置,人才工作呈现整体向好的态势。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和问题,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加速提升。
●2020年,全面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汇聚高素质优秀人才。
●2021年,学校把“坚持以人才强校为要务”写入《广东医科大学章程》。以“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提质年”为主题,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人才引擎动力。
●2022年,深入开展“牢记初心担使命,争做育人大先生”主题活动(2022―2024年),构建“4大工程”“10个100计划”实施方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学校利用好各级人才政策,通过多项引育措施培养和储备了一批人才,人才工作成效创历史新高。新增博士后工作站 2个、博士工作站 5个。专任教师博士率近50%。引进双聘院士3人,其中柔性引进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及团队1个。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省级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珠江学者讲座教授、青年珠江学者、上海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等高层次人才46人。新增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3人,56人次入选36个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中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3人,新医科教指委首次实现副主任委员零的突破。新增省级教学团队 7 个。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