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媒体与乡村振兴”论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隆重举行
6月10日,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主办的首届“新媒体与乡村振兴”论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13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近200 位专家学者和论文入选的研究生代表参加论坛,共同交流新媒体与乡村振兴新思想、新理念,探讨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新方法、新路径。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成进,社科处副处长张日鹏,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马忠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立剑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杨江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杨琳教授受邀作主旨报告。
成进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既包含了“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创新研究团队对当下中国大地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现实观照,也充分体现了交大学者对日新月异的传媒技术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关注,更蕴含对中国传媒业转型发展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瞻思考。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张日鹏表示,西安交通大学社科处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组织调动全校人文社科相关学院立足学科特色、鼓励交叉融合,围绕乡村振兴议题展开深入研究,推动科研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贡献交大社科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马忠院长用“新时代、新征程、新赛道”三个主题词诠释了学院的定位、使命及学科特色,学院致力于培育大数据时代下的全媒体人才,交叉学科的突出优势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学科的交叉融入也将为乡村振兴课题产出更多学术成果。
论坛开幕式中还举行了“新媒体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研究中心基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致力于探索传播格局变化中的乡村社会的变迁,探求新的传播生态下乡村社会发展及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及规律。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作了题为《乡村振兴中的全媒体嵌入》的报告,以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构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论述为逻辑起点,深入剖析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时代意义。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作了题为《从时间性主导原则到信息性主导原则》的报告,深入阐述时间性主导社会与信息性主导社会的差异,以及信息性社会对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与人的关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教授从县级融媒体与基层治理视角出发,指出当下乡村振兴中基层公共传播、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及突破方向。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教授指出,数字时代下乡村社会正面临第三次文化裂变,传统乡村需要借力新兴媒介走向新的秩序。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立剑教授从农村公共治理角度阐述当下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及破解之道。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杨江华教授分享了当下数字平台企业“下乡”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多个经典案例。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杨琳教授阐述了新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围绕新媒体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问题与路径进行了理论反思。
本次论坛设立了六场平行论坛,与会学者围绕“新媒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历史演变与理论逻辑”、“新媒体及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功能、作用及趋势”、“乡村影像叙事与中国乡村的国际传播”、“数字公共媒介促进村民治理参与的机制”、“数字乡村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媒介赋能”、“信息产业及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数字化促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解析”等多个议题进行交流分享和深入切磋。为推动广大硕博学子关注乡村发展研究,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了“研究生学术工作坊”。经组织专家评审,33篇论文分获一等、二等奖及优秀论文奖。本届论坛的另一亮点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将为与会者带来“交”遇新知主题图书展览与赠与活动,所有线下参与论坛的师生将获赠新闻传播学相关教材和学术专著。
首届“新媒体与乡村振兴”论坛依托以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杨琳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媒体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张立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公共媒介促进村民治理参与的机制和效果研究》,牛耀红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公共媒介破解乡村治理碎片化困境的机制研究》,旨在为探索新媒体导向下的乡村社会变迁、乡村治理现代化、数字乡村建设等现实议题创立理论与实践交锋、新知与前沿共享的学术平台。本届论坛的隆重举行将为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研究提供重要助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