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时代背景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
2023-09-20 15:12:00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实现城乡的融合发展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二是消灭私有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国的经济制度仍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必须要在借鉴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时代主题联系起来,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这就需要从城乡空间融合、资源融合与制度融合三个方面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共同富裕。

  一、制度融合: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加以保障,首先是城乡要素双向流通制度,在人力资源方面,要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人才流通的制度壁垒,畅通更多的人才资源及其承载的信息、技术等资源向乡村的流动;在土地管理制度方面可以健全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合优化农村的土地资源,在取得当地居民的许可之后将农村闲置的住宅用地或农业用地进行优化布局,将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到最大化;在生态环境方面,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抛弃以往以牺牲环境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错误做法,从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城乡发展要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与生态资源有偿利用制度,谁从生态制度中收益谁就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行补偿,进而促进城乡之间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在公共服务方面,要构建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制度,农村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相比差距甚大,政府要加大对于乡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并且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培育多元的乡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切实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空间融合: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布局

  我国的空间结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时至今日在空间上都是呈现二元分割的,城市和乡村的空间的界限十分的清晰,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关系的体现,要实现城乡的融合发展就要按照大中小城市到乡村的不同的等级有梯度的推进城乡融合。同时城市和乡村的空间布局也应当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方面,在城市空间布局中添加乡村要素,在城市用地规划建设当中可以存一定比例的农业用地来建设农业公园或者是开发建设成为农业采摘园,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使市民在城市生活中便可以享受到乡村的悠闲生活,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应当充分的考虑各个产业之间的互补性与互斥性,生态功能区,农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可以按照居民的使用程度与其区位优势协调布局。在乡村,空间布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与交通网络发展环保型工业和技术节约型工业,在此基础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创意体验农业,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观光服务,实现工业与农业在乡村地区的科学合理布局。

  再次是空间要素的自由流动。一直以来由于城乡分割,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乡村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源源不断的流向城市,造成的结果便是乡村发展日益乏力,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就必须要改变这种不公平的要素流动方式,实现城市与乡村要素的自由的双向的流动。

  三、资源融合:促进城乡建设公平化发展

  在城乡空间融合的过程之中,应当秉持资源分配公平正义的原则,城市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农村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由于城市和乡村对于资源投入的回报率不尽相同,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实现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这就需要政府适当的政策倾斜,引导要素流动的方向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激励作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差距,从而吸引优质资源向乡村倾斜;充分发挥高科技技术的广泛使用,通过互联网来进一步促进乡村各种资源要素与城市优质资源的融合与合理化匹配,推动城市与乡村要素的融合互动;政府也可以直接将国有资本的要素资源分配到乡村地区,不断的增强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吸引社会组织参与到乡村的建设之中,由于市场和政府的缺陷,并未能够全面的覆盖到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而社会组织的灵活性和执行力强的优势可以适当都弥补这一缺陷,将各类资源要素充分的引流到农村建设的空白区域,推动乡村建设的进步。

  作者:王慧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