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长安诗社“本原诗歌”研讨会在西安外事学院举行
2024-01-16 10:31:00
西安外事学院

  1月13日,长安诗社“本原诗歌”研讨会在西安外事学院举行。30余名诗人、作家就“本原诗歌”这一理念的内涵特质意义进行了深入研讨,探索新诗发展路径。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社社长阎安,西安外事学院校长黄藤,终南令社社长、诗人吕刚,《诗人文摘》主编、诗人之道,《延河》编辑李畑熠,诗人张念贻、李伟、李辉、张惠妹、戴鹏飞、张旭升、王悦、孔卯、霍艳萍,作家李凤阳、陈刚军等省内外三十多位诗人、作家应邀参会。诗人康雄虎,诗人、评论家宋宁刚,诗人、作家王刚主持会议。

  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新诗如何迸发魅力与时代共舞?长安诗社及《长安诗刊》创建人、西安外事学院校长黄藤在倡导新诗发展中,提出“本原诗歌”的理念。他从中国诗歌所走过的一路历程中回溯寻本,直至《诗经》,寻找诗歌最本原的特质与要素构成,倡导新诗回归思想性、形式美、意境美。即诗歌必须蕴含思想,保持高雅格调,必须坚持韵律,保持音乐性,必须追求意境,保持艺术性。以此更好地与读者达到共鸣,造就好作品,赋能诗歌发展。

  秉承“本原诗歌”理念,长安诗社以《长安诗刊》为平台,聚合一批立志高远的诗人,创作了大量具有“本原诗歌”鲜明特质的诗歌,引领诗歌新风尚。2023年4月,长安诗社举办“重返《诗经》现场——新诗创新与发展的构想座谈会”,黄藤在会上作主题发言,全面阐述“本原诗歌”理念。12月,纯文学期刊《延河》以《寻找本来意义上的诗歌——在西安外事学院“重返<诗经>现场”讨论会上的发言》为题全文刊发主题发言,重磅荐读。

  本次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本原诗歌”理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阎安认为要寻找本来意义上的诗歌,这就必须回到诗歌这个文体的初心,即诗歌的文体属性到底是什么。他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诗歌的文体属性就是推动语言发展、赋予语言以灵魂,给予语言重建能力,是一种语言的极致建制。他强调诗歌对文学文化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当代诗歌坐不到当代文学的第一排,我们的文学也将无望世界文学第一排;吕刚认为诗歌要表现的东西其实就是思想与情感,它需要讲一点形式,讲语言的简洁,这很重要;之道认为诗人应该都是能独立思考的人,真正的诗歌应该是有普遍意义、有公共价值的独立生命体验;王刚认为围绕“本原诗歌”这一主张,应该更进一步进行理论的阐发和诗歌的探索,为新诗的中国式表达找到新路径;康雄虎认为“本原诗歌”的理念蕴含大道至简的中国哲学,持之影响必远;张念贻认为“本原诗歌”理念在技术变革和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对重新寻找诗歌的价值、审视人的情感与感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李畑熠认为复兴诗歌诗学的影响力,就必须找到能够完整地打量时代的眼光和心灵的诗人,也只有这样的诗人群体才能发展本来意义上的诗歌。所有与会诗人就新诗的创作和体悟进行了交流。

  早在2018年,西安外事学院就成立了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立足于对华夏文化和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印度文化这四大人类最早的“本原文化”的研究,研讨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使命,探究如何在中外文化交融中光大中华文化新的高度和光辉。黄藤表示:“中国文化所有领域,几乎都有诗的痕迹,文学艺术都具有诗化特征。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推动新诗发展对文化复兴意义重大。”他同时强调,“本原文化、本原诗歌的概念很大,其思想和学术体系的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它们的目的绝不是复古守旧,而是要开新兴今。”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Ak5TILWKTnExTaWm87t2A

寻找本来意义上的诗歌

——在西安外事学院“重返《诗经》现场”讨论会上的发言

黄藤

(本文发表于《延河》2023年12期延河讲坛一栏)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讨论一个有可能出力不讨好的话题,就是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问题。我们提到了“本原诗歌”“本原诗学”的说法,我先声明,这都是思考问题的一种维度,不一定那么严谨和科学。我觉得能公开讨论就很好,就非常重要。我想用这样的语言来概括:今天下午是一个既平常也不平常的座谈会。对于《长安诗刊》来讲,它可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长安诗刊》是在两三年以前创办的,创办之际各地都在举行新诗百年活动。当时,大家都有两个共同的疑问:那就是新诗到底要走向哪里?新诗最终将会以何种面貌和这个时代共舞共荣?当时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也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在这种背景下,《长安诗刊》诞生了,创办的目的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寻找和聚集我们时代的好诗人、好诗歌,每一位诗人自觉地用自己孱弱的肩膀共扛起新诗发展的责任,以此作为诗社和诗刊存在的意义。

  一、本原诗歌之缘起

  我记得,当时有两个基本的定位:一个是出一本诗刊,让它成为一个葳蕤的诗歌花园,尽可能的兼容并包,尽可能的百花齐放,尽可能的让各种风格不同的诗篇有其生存之地。第二个就是我们这些观念里有“本原诗歌”冲动的人,在这个诗歌花园里,一定要让自己的诗歌,像珍稀植物一样,来点争奇斗艳的东西。或者说,我们对我们自己的诗歌写作,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够成为这个花园里最为显耀的标志性植物。两三年过去了,我觉得有一些成绩。我们出了几本精装的诗刊,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纸媒已经弱化了其阅读功能,其主要功能是用来收藏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位诗人,在书架上,收藏一本印着自己的诗或者有自己欣赏的诗的刊物,纪念意义远远大于阅读意义。因为互联网的发展,真正的阅读往往发生在网络上,它以更快捷、更方便的方式在大众与知识精英之间进行。纸媒当然也有阅读功能,但这个阅读功能比起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种近乎对圣物的崇拜,显然日渐弱化了。所以我们把诗刊尽可能做得精美,做得漂亮,做得大家愿意把它存放在书架上,就像收藏一件流传于世的艺术品一样,这是我们当时的想法。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这方面还是有成绩的,我们有很多诗人在诗刊上发表了诗歌,我们也出了几本集子。《长安诗刊》在诗歌界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大家对它有所了解,至少知道还有这么一本诗刊,知道西安还有一群人在做一件与诗歌有关的事。这个目标我觉得已经达到了,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做过一些尝试和努力,就是我们希望寻找本来意义上的现代汉语诗歌的努力,不少人已意识到了,我们培植出的诗歌花园,长出的不同的植物,开出的不同的花,或者说代表我们自己的花,很多同仁都看到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