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突出轨道交通办学特色 培根铸魂立德树人
2024-03-17 11:55:00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近年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紧抓全国和陕西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弘扬“道钉精神”,构筑红色铁路文化传承思想高地,形成了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一、党建引领 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坚定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重视党建在思政课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强化思想引领。五年来,学校党委中心组始终把理论学习摆在前面,强化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学校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结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身特点,每年定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学习会;与相关高校马院进行校际交流,开展学术研讨会;对新进教师明确提出学习“3·18”讲话精神的要求,确保全校师生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做“六要”思政课教师,不断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新的贡献。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思想基础。在组织建设方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强化党支部的班子建设,夯实党建基础。学校党委高度注重“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的选拔、培养锻炼,建立了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进一步融合党建与专业建设工作,马院基础和概论党支部荣获“第四批陕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在意识形态教育和作风建设方面,学校党委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教育、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要求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定期通过专题学习、警示教育,立规矩、严制度,引导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在思想舆论宣传方面,学校教师2019年至2023年在主流媒体及陕西日报、中国网、学校官网等平台发表文章多篇,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二、“一主两翼” 形成“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五年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育人的根本放在立德上,在改革创新主渠道上下功夫。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学校建立了“一主两翼”相互支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一主”即抓住理论课堂的主阵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两翼”即上好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拓展认知领域,提升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度。上好六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的同时,给学生开设了“四史”教育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国人本文化思想精华赏析》《红色铁路文化》《社会学》等选修课程。
“行走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赴延安开展“感悟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近年来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项目的支持力度,用一流课程、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等项目激励教师团队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中,教师积极探索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大数据赋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思政课教师还采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红色铁路文化纪念馆、学习经典原著、开展大学生演讲比赛、组织红色研学、红色观影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演历史剧、办手抄报、进行经典诵读等活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得到学生较高的评价,近五年来学生对思政课整体满意度均在95%以上。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学校成立了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学校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教学院部统筹安排,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研讨,组织教职工参加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以赛促教,从顶层设计上抓好课程思政。同时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激励教师申报思政课重点建设项目和“课程思政”项目。近五年来,学校明确培养目的,突出学生教育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管理,加大对学习型社团的支持力度,引导学生知行合一。通过课内课外实践活动丰富育人形式。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学校为师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报告近200场次,拓展思政教育渠道,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紧密衔接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三、四个维度 打造轨道交通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中青年骨干培养力度,鼓励教师终身学习,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严格按照生师比不低于350:1的比例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朝气蓬勃。近年来,学校深入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通过专题讲座、在线学习、教学研讨、示范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提升自身思政素质,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能力和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引导教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转化到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上,把心思放在教学上,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促进学校思政课建设再上新台阶。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铁路文化教育馆
  ——特色校园文化是培根铸魂的第一窗口。作为陕西省唯一一所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多年来学校重视弘扬“自身硬,扎得稳,靠得住”的道钉精神,将道钉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相融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活教材”。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景观建设,从图书馆、教学楼、实训楼、体育馆、学生公寓到食堂,都布局合理、风格统一,有鲜明的轨道交通特色,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学校重视校园景观的人文意义,文体场馆、静林园、渼陂站、处处绽放和谐美;詹天佑、火车侠等铁路文化雕塑群激励学生立交通报国之志;校史馆、“铁路文化教育馆”成为学校传承铁路文化精神的实践育人基地;实践育人基地设在火车客车上,以“可见”“可感”“可参与”的形式,融入铁路特色文化,渗透铁路发展教育理念,打造具有鲜明铁路特色的综合体验教育空间,展示了中华民族百年铁路崛起发展的复兴史,让轨道交通特色浸润到校园每一角落。
  ——“三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校围绕应用型本科建设目标,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学精神,提升学校文化品味。“文明、和谐、务实、奋进”的校风凝聚事业伟力,“身正、严谨、博学、敬业”的教风夯实师德正气,“自律、勤奋、 精业、敦行”的学风激发昂扬斗志。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出台《师德师风考核管理办法》,提升教师责任感、使命感。学校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风,凸显育人实效。学校将轨道交通特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校园精神贯穿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中,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内涵,将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密切联系,抓好课堂,构建了文化育人的制度体系,以制度保障育人实效,引领红色铁路文化传承思想高地。
  ——宣传媒体使校园变得更美好。以“引领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校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媒体网络建设,占领网络文化窗口,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引导大学生传播思想正能量,增强育人功效。五年来,学校建成中国传统文化长廊,铁路文化长廊,展现中华文化和铁路文化魅力;学校报廊、文化墙、宣传栏、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网格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宣传党的最新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通、易班、微信、抖音等软件平台交流活跃,打造新媒体矩阵,寓宣传于新闻,寓教育于互动,回应师生关切,回应校园热点。多年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思想宣传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雅、积极、新型的校园媒体引导人、感染人、教育人,校园媒体成为引导大学生弘扬社会的真、善、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秉承的“人文、科技、创新的和谐统一”办学理念,笃定“笃实惟新,负重图强,驰而不息,交通报国”大学精神,严把教师政治关、师德师风关、严把安全稳定关,统筹资源、协同联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作者: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杜国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