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扬帆人”在路上: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的意义
2024-04-12 16:57:00
西安交通大学
  周末的早晨,交大村门口出现了许多年轻面孔,西安交通大学学生扬帆社“空巢计划”部门的志愿者们正在准备开始一周一期的交大村志愿服务活动。每周皆是如此,扬帆社的志愿者们在寒暑往来中为老人们送上温暖与帮助。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扬帆社是校内老牌志愿服务社团之一,多次获评学校四星级社团、文明社团,下设运营部、“纸鸢计划”部、“空巢计划”部、医疗志愿服务部、法律援助部等部门,每个部门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骨干进行管理统筹,社团结构全面明确,面对不同弱势群体组织开展多项志愿服务计划,是为志愿服务而生的学生社团。
  2023-2024学年,扬帆社累计举办超过150场的志愿活动,帮助了约3000个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其中受助对象大多为老年群体的“空巢计划”是致力于帮助生活在交大村的空巢老年人在健康生活、数字生活、社会生活等中获得更多幸福感的志愿服务项目。项目负责人每周末发布招募通知,同学们通过报名成为志愿者,每一位同学都有到交大村奉献热心与爱的机会。
  在扬帆社“空巢计划”实施的日子里,交大村发生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扬帆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助人的喜悦和成长的意义。
  (一)青春涌动,使命扬帆
  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的东北部,有一座连接学校与教工宿舍的“彩虹桥”,每年九月初,彩虹桥的一端都会迎来一批青涩稚嫩的新面孔,入学新生带着对这所百年高校的憧憬与好奇,开启了新一届交大人的大学生活。新生入学必做事项之一是参观校内的西迁博物馆,了解老一辈交大人的西迁故事、学习交大西迁精神。
  而桥的另一端,交大村内就住着博物馆中一部分伟大又朴实的西迁老教授们。九月的风飒飒吹过,他们的思绪翻涌回七十年前——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田,偶尔还能听见狼嚎。从上海到西安,“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将学校建设起来,他们是最了不起的一辈交大人。时间将过往的意气风发全都凝聚到曾经这片的麦田地里,白发染黑发,流转到如今的交大村。
  许多志愿者选择加入“空巢计划”的原因之一是此计划的服务对象为包括西迁老教授在内的空巢老人,能与经历西迁的前辈促膝长谈、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适应现代生活,是令志愿者们激动又荣幸的事情,同时投身于志愿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对西迁精神无私奉献的践行与传承。
  (二)健康监测,暖心扬帆
  测量血压是“空巢计划”常设的基本活动之一,活动内容包括免费帮助老人测量血压、为老人解答基本的健康保健问题,一直以来是志愿者们乐此不疲、报名人数供大于求的“火爆”项目。
  清晨的交大村,一如往常,还未从夜晚的静谧中完全苏醒。志愿者们早早来到了交大三村的活动场地,摆开桌椅板凳,放好血压计,整理好着装,等待着爷爷奶奶们的到来。
  马理论专业本科生徐嘉萱第一次参加扬帆社活动即是去往交大村负责帮助老人测量血压。这看起来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但徐嘉萱面对曾经的前辈不敢松懈,心怀敬畏地为老人们的健康情况进行测量和给出小小建议,是志愿者的本分,也是前后辈之间的情分。
  老人们或晨练后一身素雅的训练服,或买菜回来左手一包右手一袋,充满精气神。他们路过看到扬帆社的活动摊位并不惊讶,而是会心一笑,不约而同地通过测血压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徐嘉萱引导一位奶奶坐在自己面前,与奶奶寒暄几句后,帮助她挽起衣袖、套好检测带,开始测量血压。血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带慢慢收拢,徐嘉萱有些紧张,直到看到测量结果在正常范围内,她由衷地为老人感到开心:“您的血压指标正常,身体很健康!”,笑容同时出现在老人和徐嘉萱的脸上,活动现场充斥着两代交大人的温情。

  (三)设备教学,耐心扬帆
  交大一村的退休职工活动中心是扬帆社“空巢计划”的另一块“阵地”,在这里志愿者们为老人们耐心讲解手机、平板、电脑、蓝牙音箱、耳机等智能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志愿者每周周末上午九时到达活动中心,将桌椅摆开,每张桌子都为到来的老人预留两个空位,准备进行多对一的电子设备讲解。
  法学专业本科生马俊艳曾多次参加交大一村开展的志愿活动,她讲到:“空巢部的活动如果参加过一次,那么以后会次次都想来,因为感受过爷爷奶奶真诚的感谢和对我们学业的关心,很难忍住不再参加活动。我和这里的许多位爷爷奶奶成为了好朋友,是相差几乎七十岁的忘年交!记得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他们拿着手机来询问我如何操作,我一边解释一边慢慢演示着,确保他们能理解。爷爷奶奶们学得很快,还会从包里拿出自己的小记事本,把每一步的操作都记下来。我暗暗在内心感叹,前辈们是认真践行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人。而后更让我震惊的是他们的九十岁高龄!我的敬佩之情顿时溢于言表……”
  许多志愿者与马俊艳一样,因为耐心的讲解和发自肺腑地对老人们的敬佩与常来的爷爷奶奶成为了好朋友。这些大多数是空巢的老人不止一次向志愿者吐露对子女的想念和对陪伴的渴望,子女常年的缺席和晚年的孤独使得老人们对热心的志愿者敞开心扉,两代人贴着心的沟通在活动中心渐渐深入。 

  (四)上门服务,热心扬帆
  由于有许多大型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电视机等不方便移动,加之老人们行动不便,在现场往往会出现志愿者临时接到委托进行上门服务。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石尚在一次志愿活动中遇到一位需要“修理”电子邮箱的方爷爷,需要在笔记本电脑上操作,于是石尚在爷爷的带领下来到了他的家中。
  在途中,石尚同方爷爷攀谈,得知爷爷毕业于机械学院,是一位已经九十三岁的老前辈。方爷爷说最近他像往常一样给朋友发邮件,但是总是显示发送失败,所以请石尚来帮忙“修理”自己的电子邮箱,看看哪里出了问题。“你们扬帆社已经办了很多年了,来咱们交大村办帮忙解决了很多问题。”方爷爷在进门的那一刻向石尚说道。
  来到方爷爷的书房,石尚惊奇地发现爷爷的书桌上放着两台电脑;对面奶奶的书桌上也有一台,石尚被两位老人即使高龄也紧跟时代步伐的决心震撼到,又严肃了几分,开始为爷爷查看解决邮箱问题。经过两个小时的原因排查,邮箱问题终于被修复好,石尚转过身又问奶奶有没有电脑使用疑惑,奶奶惊讶又惊喜地点头,接受了石尚的帮助。
  在方爷爷家中停留了将近三个小时,两位老人所有的问题都被石尚一一解答,三个人都满足地笑着。“爷爷在我离开之前拿出了一个小盒子,打开之后把里面所有的巧克力都倒在了我手上,我真的被爷爷的真诚和可爱感动到。”石尚这样说道。
  (五)携爱相伴,情怀永传
  规培专业学生侯宇翔离开时,恰逢社长同一位老教授在交谈。老教授患有眼疾,眼中时有分泌物流落,但谈起曾经的岁月却难掩眼角的激动神色。1956年,是他跟着大部队从上海迁至西安;是他,亲自参与新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是他,与其他交大先辈一起成立了计算机系;是他,三尺讲台粉笔飞扬,课后还与学生前往兴庆宫挥铲挖湖......时光荏苒,曾经的意气风发早已不在,但大家的家国情怀却丝毫不减。言谈中,老教授对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以及所造成的后果极为关注,还乐观地鼓励大家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老教授对扬帆社的服务活动很感兴趣,并向我们提到“附近很多老同志上年龄了,但儿女在外,修理个手机笔记本我们搞电子的还可以,但像电脑这种就已经没办法了。主机抬不起来,腰已经弯不下去了。有些老人很可怜的,一个人住......曾经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教授里,已经没剩多少人了。”对此我们愕然又揪心,在保存好老教授的联系方式后也叮嘱教授在自己和身边的老人有困难时发消息,我们的志愿者一定前来。在这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位老教授便是曾在2019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联名信的教授之一 —— 鲍家元教授。鲍教授的语重心长,深深刻在了我们心里。
  曾经交大人的情怀与担当让他们甘于扎根西北建设祖国,坚持科研服务国家。现如今,他们老去了,不正需要我们新一代交大人的接班与关照吗?那一眼回眸,穿越了时间的长河,将希望带给后来者。老人呢?兀自老去吗?回过头,嘉萱落泪了。她明白,扬帆社的志愿服务不是流于表面的活动,更是精神的互动与传承。既是老一辈交大人对西迁新传人无私奉献的言传身教,也是西迁新传人对老一辈交大人的尊敬与回馈。两代人就这样在时间空间上交汇,任岁月更迭,唯精神永存。 

  扬帆社的指导老师魏波曾经说过,扬帆社的志愿活动就像是一艘船,承载着热情和希望,引领着更多的人向着阳光生长。自2001年成立以来,“扬帆人”们就像是一颗颗炽热的星星,在时间的赛道上传递着光和热。
  交大村,只是“扬帆人”在志愿公益事业中的一个缩影。“扬帆人”还在儿童村、西安交大一附院、普法路……为他人带去帮助的同时,“扬帆人”自己也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成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