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至4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
本届大会以“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为主题,汇聚全球知名政治家、学者、业界领袖及国际组织代表等嘉宾,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代使命和世界意义,全面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实践路径与生动场景,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现场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读懂中国,需要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今天的中国正在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既能满足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将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
宣读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致辞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发言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
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主持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宣读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致辞。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与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合影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校长
徐伟新与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合影
大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传递了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激励着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同中国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举行
“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文明互鉴”研讨会
12月4日上午,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举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文明互鉴”研讨会。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徐伟新,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刘佳义,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基金会副主席尤素夫·瓦南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姜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谷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柳叶刀》新冠委员会主席杰弗里·萨克斯,世界华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华商投资基金会创会主席马兴利,中国印钞造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立杰。会议由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院长黄平主持。与会嘉宾政要在观点碰撞中达成共识:唯有促进沟通交流,推动互信互鉴,才能让世界文明之道行稳致远。
研讨会嘉宾合影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受邀出席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世界杰出华人奖获奖者、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在会上聆听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贺信后备受教育、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他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姜波理事长在研讨会上进行分享
姜波理事长认为,世界要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国的文化。他在研讨会上推广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向在场嘉宾介绍“中国”的由来,以及背后的文化意蕴,激发了现场嘉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与学习的浓厚兴趣。
“1963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青铜瑰宝‘何尊’上有‘宅兹中国’4个字,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一词最早的来源。”他说道,“‘中’代表旌旗在氏族部落中央飘扬,是不偏不倚,不畏惧,也不侵犯,‘中庸’‘中立’‘中和’,遂成为中国人传统的处世之道。”
姜波认为,要促进文化交流,理解互信,应当教育先行,民间先行。文化的本质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教育的功能是传承文化、启智润心,二者密不可分、互促互融。由世界华人协会支持、世界华商投资基金会发起推动的以“何尊”为题材的“何以中国纪念券”项目,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形象,以“尊”为礼,以“和”为贵,诠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基因,让全球华人更深刻理解中华文化,让世界读懂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价值观。
姜波理事长向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赠送培华纪念册
据介绍,本届会议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会期三天,设置开幕式、主旨演讲、大会演讲、嘉宾对话、6场平行研讨会、14场专题论坛、2场闭门研讨会和一系列配套活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