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王卓
这个时代,正在赋予我们外语人新的责任、新的使命。“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规划要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语言沟通、国际理解是最根本的条件,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都需要语言助力,因此语言人才更是不可或缺。我们要发挥好外语人的语言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积极主动地与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经历了从应用型到复合型、从强化语言技能到强化人文性和跨学科性的转变,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日益明确,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新时代的外语人才不仅要精通一到两门外语,更要对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等五大学科方向有深入了解,同时还要精通中国语言和文化,有中国视野和中国情怀。
拥有悠久历史的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脉悠长、学养深厚、学风纯正。我们期待海内外优秀学子加入这个英才辈出的学术大家庭,投身这一朝气蓬勃的学科和专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一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外国语言文学系,1966年改系建院。2011年与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下设5个系,1个教学部,2个编辑部和11个研究中心。5个系分别为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东方语系(朝鲜语和阿拉伯语)和西方语系(法语和西班牙语);大学外语教学部承担全校非英语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以及本科生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山东外语教学》和《基础外语教育》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师范大学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此外,学院还有中外语言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等11个研究中心。
本学科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外文系,1996年获批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等六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翻译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两个专业硕士授权点。
▲外国语学院多功能同传会议厅
二学科专业优势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外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在参评的163所高校中名列第49位,排名百分比为30.06%,被评为B-类;英语语言文学为“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2016-2017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我校英语专业在山东省名列第2位。英语专业先后获评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并于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日语专业于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三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教育教学水平高、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山东师范大学东岳学者2人,东岳学者拔尖人才1人;山东省本科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山东省高校首届十佳百优辅导员1人,山东省高校十佳辅导员1人,外研社杯第二届“教学之星”大赛一等奖1人,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比赛山东省一等奖1人,山东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山东省大学外语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人, 山东师范大学优秀“五导团队”2个,山东师范大学“英美文学课程群”教学团队1个,山东师范大学教学名师2人,山东师范大学教学能手9人,山东师范大学杰出青年8人,山东师范大学师德标兵3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3人;学院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四教学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出版著作、译著93部,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SCI论文和A&HCI论文共20篇,CSSCI论文80余篇。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其中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学院承担国家与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
五人才培养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系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系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1.探索以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框架的大类招生模式,培养语言与文化融通的外语人才。学院2019年按照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进行大类招生,并打造了外国语言文学前沿问题等6门学科专业平台课程。
2.创新复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语言文化兼备的复语人才。学院经过充分论证,于2019年增设英法复语国际人才卓越班,并纳入综合评价招生计划。
3.重视课程建设,打造跨学科英语微专业和外语金课群。先后开发了“英美成长小说”“测试学”等网络视频课,建设了“美国文学”“综合英语”等混合式课程,正在建设跨学科英语微专业,打造了包括“翻译技术实践”“语言与文字”“跨语际跨文化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前沿问题”“文化视域中的世界文学”等在内的微专业课程。
4.注重人才培养国际化,打造多层次国际人才培养通道。积极开展海外交流、合作办学、教师海外访学、孔子学院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来参与国际人才培养的学生数量持续攀升,2016—2018年参与人次分别达到50、92、105。国际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培养模式进一步丰富,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5.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工作坊形式精准培育。近年来,学院以师范技能工作坊、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坊、演讲辩论工作坊等形式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学生先后在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演讲、阅读、写作比赛中获得山东省特等奖和一等奖多项;在师范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多项;近五年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余项。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1、国际化视野:与多所海外高校建立了师生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都实现良好互动,为推动学院“双一流”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2、国际化师资:学院每年有十余名教师因公出国,开展多种形式的访学、交流和研究工作,培养了教师的国际化思维,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
3、国际化课程:学院本科和研究生的基础课、专业课均实现外语授课,学院每年还聘请外教20余名,为本科生开设口语、写作、教学法等课程,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4、海外交流:学院与英、美、法、俄、日、韩、西班牙、加拿大、巴西等国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际交流活动频繁,每年完成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项目选拔派出近百人次,学生有大量机会到所学语言国家感受语言的魅力,拓展自己的视野。
5、国际学术会议:学院每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来自本专业的知名国际专家齐聚一堂,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强化了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机制,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者、学术平台建立了更多学术联系,提升了国际化办学水平。
6、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目前已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康涅狄格斯中央州立大学、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圣迈克学院、美国费里斯州立大学、俄罗斯彼尔姆大学、新西伯利亚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鹿儿岛大学、和歌山大学、九州外国语学院,韩国全北大学、江南大学、安东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目前每年学院各项目派出学生达百余人,且部分项目可享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七学院风采
近三年来学院举办了“第三届现当代英语文学国际研讨会”“跨学科视域下的族裔文学:第五届族裔文学国际研讨会”“2019山东社科论坛‘一带一路倡议’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讨会”等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场,举办学术讲座近百场。
教师参加教学比赛成果丰硕,获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三等奖各1人次,“外研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一等奖、三等奖各1人次,“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1人。
▲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四届年会(2015年11月28-29日)
▲2018年山东社科论坛“当代中国话语与社会发展”研讨会
▲“语言与社会”暨外语学科智库建设高端论坛(2020年)
▲第二届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发展高端论坛(2020年)
八桃李芬芳
程汝钊,男,美国华兴报社长;山东师范大学北美校友会会长;明州华人工商协会常务理事;北美山东同乡会名誉会长;中国侨联文促会理事;山东海协会理事;世界华文媒体同盟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海外文化交流基金会秘书长,日语78级校友。
陈光华,男,原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英语系76级校友。
褚庆观,男,山东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与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英语系74级校友。
耿建新,男,济南市人民政府参事,77级校友,曾1986-1992年在我院任教。
韩晓玲,女,原烟台大学副校长,外语系78级校友。
侯胜宝,男,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国际合作部主任,外语84级校友。
刘光溪,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云南省分会会长,教授、博导,英语系81级校友。
牛廷涛,男,中国孔子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副秘书长,现理事,日语78级校友。
庞大鹏,男,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俄语93级校友。
宋毅军,男,原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英语系75级校友。
姚艳萍,女,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外文系91级校友。
大类介绍
学院于2019年开始实行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进行大类招生。外国语言文学大类包括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6个专业。
学院采取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实行宽口径培养,即新生入学时在学科大类内不分专业,统一进行相关平台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依据相关成绩填报专业志愿,进行专业分流。进入专业分流阶段学习的学生必须按分流后修读专业的培养方案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授予严格按照分流所就读专业的要求进行审核。
专业介绍,详情点击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