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医康复医学院成立于2014年7月,是学校“一优两特”办学格局的重要支撑、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功能定位为康复教育、康复研究和康复服务,人才培养定位以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积极培养研究生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学院形成了以医学、理学和工学作为康复教育学科建设的三条轴线,依托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和康复治疗技术2个硕士研究生教育平台,形成了医、理、工本硕可持续培养康复人才的教育体系。2019年积极申报“首届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以康复治疗学和假肢矫形工程两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为基础,积极创建国家级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残联省残联儿童康复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科培训基地、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十三五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
目前学院拥有四年制康复治疗学、假肢矫形工程、康复物理治疗和康复作业治疗4个本科专业(分别自2011年、2016年、2019年和2021年开始招生),其中康复治疗学、假肢矫形工程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毕业生均可攻读康复治疗技术、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运动康复等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学院研究生教育分为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术型和专业型)、康复治疗技术两个专业,拥有全国首批、省内唯一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研究生61人。
2018年11月,学校全面启动了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和假肢矫形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国际认证工作,根据三个专业国际认证最新指南要求,分别从学校教学基础设施、教师队伍资质与水平、教学资源、课程设置、临床教育和教育成果(课程成果)6个方面积极推进后期工作进程。
康复医学院教职工
学院拥有康复医学研究所和康复工程研究院2个科研团队,前者是以医学博士和工学博士组成的科研团队,聚焦于康复基础、康复临床、康复教育、康复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后者由学校与青岛理工大学合作,以聚焦理工学科领域为基础、康复机器人研发与创新为重点的科研团队。
招生学科简介
1、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康复医学是一门以消除和改善衰老、慢性疾病、损伤及创伤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其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其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包括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综合处理的医学学科。广义的康复是对全生命周期优生优育、健康成长、思维创新、价值观与幸福观、精神心理、人际关系、工作生活环境等进行正确的评估与干预,使人们能够维持或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功能,实现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分为专业型和学术型2种培养模式。分别于2012年和2017年招生。目前每年招生10—15人,在校研究生40人,毕业后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和毕业证书。总的培养方案不仅要求研究生掌握坚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康复诊疗技术,而且应具备临床思维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潜质,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能独立完成常见疾病临床医疗管理和功能的康复评估、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从临床医疗角度解决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问题,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能在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专业相关部门从事康复医疗相关的诊疗、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步进行,主要培养学生临床基本理论、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将来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康复医师为目标;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主要对全生命周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等各种功能障碍预防、发生发展机制、客观评定方法、康复诊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康复基础研究、临床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社会为培养目标。主要研究方向:
(1)慢性疼痛机制实验研究
(2)神经系统康复基础与临床研究
(3)康复工程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2、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学
医学技术是医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专业代码是:101000。医学技术主要包括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等,形成适应现代健康内涵需求的临床医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医学技术人才教育体系,以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要、临床医疗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特殊医疗技术,并具备人文科学、医学技术基础知识和医学技术技能的高级专业医学技术人才。
康复治疗技术学是一门实施和研究衰老、慢性疾病、损伤及创伤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康复的治疗技术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康复治疗技术的内涵除临床医学学以外,主要包括康复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辅助器具技术等。
目前,滨州医学院是全国首批、山东唯一获得医学技术类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等医学类院校。2019年开始招收学术型康复治疗技术硕士研究生,每年招收10-12名,毕业后将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主要从事医疗单位康复医学中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临床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在校生21名。学院拥有康复治疗技术研究生导师9人,设置科学研究实验室13个、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研究所,康复工程研究院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1)神经康复治疗技术
(2)肌骨康复治疗技术
(3)疼痛康复治疗技术
(4)康复工程治疗技术
(5)中医康复治疗技术
校园文化
学校及学院开展每年一度的研究生学术文化节,通过专家讲座,成果汇报学术论坛,名师面对面等活动,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每年一度研究生迎新音乐节、迎新男子篮球赛、羽毛球大赛、英语研究比赛等艺术竞技活动,让每一位研究生都能感受到青春的风采,活力的迸发,让每一位研究生都能增强不畏艰苦、团结合作、协同努力的拼搏精神。
康复医学院首届研究生文化艺术节
义诊活动
研究生趣味运动会
研究生红色教育
2019年8月我院5名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研究生前往芬兰参加我校举办的第一期研学营。参观并学习了东芬兰大学附属医院先进的康复治疗的理念和技术。
研究生首届研学营活动
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各级医院、科研机构。往届毕业生已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医学院、天津市天津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宁波市康宁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菏泽市立医院和诸城市人民医院等单位就业,就业率达到100%。
导师介绍
1.招生学科: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学位(招生代码:105110)
王德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和康复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和康复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擅长急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与康复治疗。
孙书勤,滨州医学院老年医学院院长,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党委委员,神经外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神经康复。
孙雪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康复疼痛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民革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腰背痛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等。擅长脊柱源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及晚期癌痛的治疗,擅长神经康复及小儿脑瘫的康复评估和治疗。
成爱霞,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种头痛、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各种慢性疼痛、脑血管病的诊治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率先在东营地区开展A型肉毒毒素治疗各种顽固性头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及其他及张力障碍性疾病。填补了东营地区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的空白,目前此项技术更加注重高精尖的注射方法。相关文献与研究发表于《中华神经病学杂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等多篇杂志,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次参加康复培训学习,开展了语言康复、吞咽康复、心理康复、SET悬吊等治疗,填补了我院康复技术的空白,率先在东营地区设立头痛门诊,规范了当地头痛疾病的诊治,并成为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宫健伟,副教授,康复医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分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主从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研究。
陈方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滨州医学院学报》编委、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医学教育分会临床学科组专家。研究方向是骨科疾病的康复治疗。
李古强,副教授,康复医学院教科办主任,假肢矫形工程专业负责人。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假肢教育学组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基于多组织术后力学模型建立的多种矫形器的研究及实施多种物理治疗技术可能的研究。
李伟,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科技处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博士后;中国康复医学专家库成员;2022北京冬奥会国家队医疗保障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科研管理专委会委员;黄河三角洲康复专科联盟执行理事长。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或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任多篇SCI期刊审稿专家。
郑遵成,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泰安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及省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任国际神经修复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擅长骨关节与运动损伤、脊柱等方面的诊疗康复。发表SCI及核心期刊50余篇,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1项,多次获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刘垒,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 主任医师、教授、教学主任;“山东名中医药专家”、“2020年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荷兰Erasmus MC医学中心、德国Apex脊柱中心学习;作为教研室主任抓教学工作。承担省级以上在研课题7项,发表SCI 论文10篇;主参编著作5部。任山东中医药学会疼痛学专委会主委、山东省疼痛医学会脊柱内镜专委会主委。
高强,博士研究生,泰安中心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理事,泰安市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泰安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委员兼秘书。擅长脊柱、关节、神经损伤等康复诊疗。主持市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发表SCI文章2篇,国家级以上论文10余篇。
王建秀,主任医师,党员,教授,硕导,中华特色疼痛名医。淄博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主任,淄博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鲁中疼痛联盟主席,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从事麻醉慢性疼痛三十七年,擅长用神经阻滞、射频、等离子、臭氧、胶原酶溶盘术、吗啡鞘内泵植入、三叉神经球囊压迫、针刀、银质针、内热针、埋线等多种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颈肩腰腿痛、神经痛、关节炎、癌痛等复杂痛症。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编著作3部,获淄博市科技进步奖、学术成果奖七项,获得专利六项。
宋时荣,女,1975年4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滨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康复工作20余年,擅长脑卒中、脑外伤、肩手综合征、痉挛、卒中后抑郁及骨关节疾病与运动损伤的中西医诊治和康复治疗。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一篇,主编著作2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并参与省市级科研10余项。
邵翠杰,医学博士,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是疼痛/癌痛信号转导通路。
沈顺姬,主任医师,威海市立医院康复科主任。现任威海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专业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研究方向是脑血管病、脊髓损伤、脑外伤、骨关节疾病等的诊断及康复治疗。
王学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毓璜顶医院康复科主任。擅长领域神经康复。
方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康复工程学院院长。近三年来发表核心期刊4篇,获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民政论坛)二等奖,立项课题2项。
李晞,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残疾人辅助器具的临床应用。
刘迎春,东营康复医院院长,神经康复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近3年来发表核心期刊4篇。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徐昕,共产党员,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医疗组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医师协会疼痛分会青年委员、滨州市医学会疼痛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组成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青年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管理分会委员,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骨性膝关节炎、肩周炎、癌性疼痛等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擅长射频热凝术、等离子消融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吗啡泵植入术等微创治疗技术。
2.招生学科: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术学位(招生代码:100215)
王德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和康复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和康复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擅长急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与康复治疗。
黄飞,山东菏泽人,医学博士、医学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十二五 “高校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负责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临床应用解剖系列课程”负责人;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山东省、北京市、浙江省自然基金结题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和神经系统肿瘤免疫细胞的生物治疗研究。主持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参与“973”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科学基金各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篇,其中1区、2区1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厅局级以上奖励18项,其中山东省专利一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山东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一届山东省解剖学会齐鲁杰出青年解剖学者,全国解剖学会第二届青年解剖科学家等称号。
王鑫,康复医学硕士,神经病学博士,美国哈佛医学院spaulding康复医院博士后,复旦大学博士后;目前担任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扬州大学副教授,扬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民政部领军人才,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医师”,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培养期内),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江苏省卫计委高层次卫生人才,扬州市医学重点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脑高级功能障碍如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运动控制障碍的康复,能够把康复医学、神经病学、神经科学、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TMS等)、脑成像技术、认知神经心理学、生物标记物等较好地融汇在一起。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并进行交流发言。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讲课任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10余篇。参编《痴呆认知康复》,参译《经颅刺激治疗》。担任《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审稿专家。主持多项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批面上资助、江苏省自然基金、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专项课题、民政部级课题、扬州市课题等。
吕泽平,内科主任医师、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副院长,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兼职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与康复、老年人防跌倒神经机制及长寿遗传学。近5年主持承担课题: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多模态信息融合的认知障碍定量评估技术研究(2018YFC2001702).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社区老年人认知和平衡功能障碍工程干预研究及应用示范(2015BAI06B02).曾4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是“十三五科技部重大慢病专项指南”编写专家,科技部健康养老领域咨询专家。
魏鹏绪,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英国剑桥学者出版社咨询顾问,Neuroimage、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等SCI期刊审稿专家。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认知-老化-吞咽障碍相关联的诊疗进展”负责人。主译了改良Ashworth量表APTA中文授权版、MoCA中文普通话版。主编《脑性瘫痪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脊髓静息态功能网络(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10),首次报道了触觉相关的岛叶脑网络(Biomed Res Int. 2013),首次报道同源脑区间的强功能连接是单侧肢体运动的基本特征(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17),以及丘脑-运动皮质投射是多种康复疗法的关键神经通路(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18),更新了对脑运动控制机制的认识。
3.招生学科: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学(招生代码:101000)
王德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和康复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和康复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擅长急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与康复治疗。
李古强,副教授,康复医学院教科办主任,假肢矫形工程专业负责人。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假肢教育学组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基于多组织术后力学模型建立的多种矫形器的研究及实施多种物理治疗技术可能的研究。
王冉冉,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医用材料,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设计及在肿瘤治疗、康复医学技术领域(神经康复、辅具材料)的应用。近五年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scale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篇。
肖晓飞,副教授,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博士,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高级访学者。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物力学、法医生物力学、人体运动计算机仿真建模、ICF应用等。
宫健伟,副教授,康复医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分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主从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研究。
周敬滨,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曾赴美国匹兹堡大学骨科公派访学。研究方向是运动创伤的治疗与康复。
王燕,副教授,主要从事结构生物信息、精准医疗方面的研究。近年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Database、Protein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Bioinformatics、Amino acid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13篇,累计他引次数超过120次,单篇他引次数最高为60次。主持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后基金,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4,2012)。担任Database、Plos one、Journal of Molecular Modeling、生物物理学报等期刊审稿人。
薛志东,男,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研究员,数据科学中心主任。1997年7月于原华中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9月-2008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工作。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计算医院生物信息学中心访问学者。研发ThreaDomEx,ThreaDom,DomEx,NeuroPep,I-TASSER-MR,NMR-I-TASSE,DNN-DOM,Tara-3D等生物信息处理软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Genome biology,NAR,Bioinformatics,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等国际刊物上。目前主要研发兴趣包括生物与医学信息处理与分析、基于VR与大数据康复系统与方法、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预测、计算机视觉等。
林建华,物理治疗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悉尼大学。现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副主任,擅长脊柱疼痛、骨创伤和运动损伤的物理治疗。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脊柱疼痛的物理治疗学评估和治疗,运动控制障碍的生物力学分析、康复步行机器人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考试科目
1.招生学科: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术学位)(隶属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招生代码:10021.png"line-height: 1.75em;">研究方向:疼痛康复学、神经康复学、骨外科康复学。
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99联考西医综合(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外科学总论)。
复试专业科目:康复医学、专业英语。
复试参考教材:《康复医学》(第六版)黄晓琳 燕铁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招生学科: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学位)(隶属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招生代码:105110)
研究方向:疼痛康复学、神经康复学、骨外科康复学。
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
复试专业科目:康复医学、专业英语。
复试参考教材:《康复医学》(第六版)黄晓琳 燕铁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招生学科: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学(隶属医学技术一级学科,招生代码:101000)
研究方向:01康复治疗技术学
(疾病康复技术研究、康复工程技术研究、康复医学信息研究)
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10医学技术综合(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
复试专业科目:康复治疗学综合、专业英语。
复试参考教材:《物理治疗学》(第3版),燕铁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肌肉骨骼康复学》(第3版),岳寿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康复学》(第3版),倪朝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外科疾病康复学》(第3版),何成奇,吴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号, 邮编:264003
联系部门:滨州医学院 康复医学院教科办
邮箱:bykfyxyjkb666@163.com
联系电话:0535-6913348
咨询qq群:2022滨医康复硕士研究生招生咨询群,群号:994117827
欢迎各位优秀考生报考康复医学院,
美丽烟台欢迎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