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与济南大学联合招生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硕接受调剂
济南大学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形成了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在先进材料、精细化工、资源环境、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科技、化学传感分析与技术、绿色金融、应用社会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形成了优势学科为龙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学校建有山东省高峰学科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3个、省一流建设学科5个、省重点学科14个、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3个、省一流培育学科1个、省高水平培育学科1个,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9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引智基地、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研究平台58个。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工陶院”)是一家国家级工业陶瓷专业科研院所,隶属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山东省透波功能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材料行业高温陶瓷膜材料重点实验室、淄博市先进陶瓷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淄博市特种陶瓷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淄博市先进陶瓷精密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挂靠单位,国际精细陶瓷技术委员会(ISO/TC206)国内技术归口联络单位,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主体单位。拥有一支150余人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06人,占30%,正高级职称21人,副高级职称35人,先后培养博士、硕士70余人,为先进陶瓷领域输送了大量高端人才。
师资力量
联合培养研究生导师团队主要成员张伟儒、王重海、程之强、李伶、王洪升、周长灵、刘瑞祥、韦其红在先进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先进陶瓷增材制造、高速飞行器用陶瓷热防护材料的研究等方面有深厚积累,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
张伟儒,中材高新党委副书记、总裁、山东工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建材工业科教委新材料委员会主任等。作为我国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学科和产业化带头人,主持和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和军品配套等国家、省级课题32项,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项11项,授权发明专利32项,获得国家级新产品3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荣获第四届全国建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全国建材企业管理创新突出贡献人物,2021全国建材行业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人物,2021“创新淄博年度领军人物奖”;入选山东省重点人才工程、山东省半岛“蓝色汇智双百人才”
王重海,山东工陶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校外导师,齐鲁工业大学特聘高校产业教授。长期从事先进陶瓷、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制,产品主要应用于超高声速飞行器天线罩、热防护系统等气动环境极端苛刻部位,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863”计划、科工局军品配套、省重大专项等纵向课题10余项,完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成果鉴定8项,授权国家发明(国防)专利46项,发表论文30余篇,报批及在研国军标7项,获山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技术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荣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入选山东省半岛“蓝色汇智双百人才”。
程之强,山东工陶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责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防科工局军品配套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兼职教授等。主要从事特种陶瓷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和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先后承担并主持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863”计划、 军品配套科研项目等重大课题20余项,其中“高性能微波/红外制导天线罩研究”等四项材料及其综合制备技术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其余均为国内领先水平;研制的石英陶瓷透波天线罩及防潮透波涂层和石英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透波材料等7项产品定型使用,研制的材料及技术成果曾获国家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获得发明专利9项。入选山东省重点人才工程。
李伶,山东工陶院总经理助理,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陶瓷3D打印研究中心主任、生物陶瓷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陶瓷透波材料、陶瓷连接和先进陶瓷无模成型技术的研究,主持参与国家“863”计划、科工局军品配套项目、总装共性技术、山东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3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9项,发表论文20余篇,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银奖、山东省第三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银奖,获全国第四届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等称号,入选淄博市英才计划。
王洪升,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陶瓷透波材料所所长、新材料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陶瓷基、纤维增强陶瓷基透波材料及其制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建立了国内材料最全、品种最多的耐高温透波部件生产基地。主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制定国军标5项,7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鉴定成果,主要从事陶瓷基、纤维增强陶瓷基透波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先后承担科工局军品配套、总装预研、共性技术等纵向课题10余项,完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成果鉴定6项,授权国家发明(国防)专利20项,国军标5项。荣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省百项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中国建材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淄博市高价值专利和淄博高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山东省劳动模范、淄博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振兴淄博劳动奖章获得者,入选山东省重点人才工程。
周长灵,山东工陶院副总工程师、防隔热陶瓷事业部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济南大学校外指导教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山东颗粒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红外陶瓷、防弹陶瓷、隔热材料、超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军品配套项目以及总装预研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5项,授权专利34项,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6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建材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山东省重点人才工程、淄博市英才计划。
刘瑞祥,山东工陶院防隔热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山东硅酸盐学会理事,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工陶院科技委委员,主要从事先进陶瓷基防隔热材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主持总装“863”课题 2 项、军品配套项目 10 项、火箭军预研 2 项,省重点研发计划 1 项、横向课题 19 项,获得国家、省市及横向课题经费 8000 余万元。完成国防科技成果鉴定 5 项,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鉴定成果 1 项,获 5 项省部级奖励,授权专利 20 项,论文 26 篇。获2012年度振兴淄博劳动奖章。
韦其红,山东工陶院新材料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新材料事业部透波所副所长、复合材料车间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研制开发工作,主持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国防科工局、军委科技委、总装、火箭军等国家及省部市项目30余项,其中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突破了系列关键技术,其中成果鉴定3项获得国内领先水平,2项国家国际先进水平;申报专利50余项,其中授权24项,撰写发表文章13篇,其中SCI收录2篇;报批国军标5项,其中发布2项;获得7项省部级、市级科技成果奖励,荣获2018年度中国建材集团技术进步一等奖、2018年获山东省百项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2018年获淄博市高价值专利 、2019年度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度中国建材集团技术进步二等奖、淄博市职工创新能手、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等。
联培学科
一、调剂专业
学校与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在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类别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调剂专业: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方向)
学习方式:在济南大学完成课程学习(第1学期),山东工陶院开展科研工作(第2-6学期)
咨询电话:0531-82767357(郭老师)
二、奖助学金体系
1. 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其他在校学生享受同样的济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
2. 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山东工陶院开展学习期间,除享受以上待遇外,将由山东工陶院提供必要的住宿和学习条件以及一定数量的助研补贴。
三、调剂
基本要求和调剂程序请参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http://2021.yzadm.ujn.edu.cn/Page/Shuoshitk/ssfa_data/xy_id/63e8d911-f4d4-ac4c-1e03-17fa5ade7cf2.html
四、通讯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336号,济南大学
邮政编码:250022
研究生院首页:http://yjs.ujn.edu.cn/
邮箱:yzb@ujn.edu.cn
研招办电话:0531-82765949、89736151、89736986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