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此刻
你还在教室奋斗
或许此刻
你已开始憧憬大学生活
或许此刻
你或是父母正对未来的专业感到迷茫
而此刻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业
在这里等你,不离不弃!
划重点——学制与学位,基本修学年限4年,工学学位
✦ 一、专业简介 ✦
交通运输专业始建于1956年开设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002年更名为交通运输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2012年,依托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山东省“十二五”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招收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
该专业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规划、组织、管理以及车辆运用与保障技术等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分析、表达和解决交通运输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运输规划与设计、运输组织与调度、运输安全管理、车辆技术使用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
✦ 二、就业去向 ✦
1.就业:本专业向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教学科研单位等输送大量人才,主要从事载运工具运用与保障技术、运输规划与设计、运输组织、管理和调度等工作。
2.升学:本专业横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统工程等领域,属于多学科综合性应用型专业,考研面较广。近年来,本专业考研率持续上升,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车辆工程。主要考取学校有吉林大学、长安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
3.考公:本专业学生会考虑交通相关的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从事交通运输的社会管理等工作。招收交通运输专业的单位主要有交通局、路政部门、铁道部门等,这些单位一般都是公开招考,职位大多工作稳定,并且社会地位高,很受毕业生的青睐。
✦ 三、专业特色 ✦
(1) 创办历史长,办学经验丰富。专业有近66年的办学基础,是我校最具优势专业之一。
(2) 实力雄厚,优势突出。专业建设成果丰硕,深化综合改革成效突出,卓越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2017-2021年连续五年被评为五星级专业,是山东省开设该专业高校中唯一的一个中国五星级专业。
(3)师资力量强,实践教学条件优越。专任教师共32人,主要来源于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为78%,获国务院政府津贴者2人,交通运输部吴福-振华奖1人;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1个。
专业建设有省重点实验室、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专业教师风采
于明进,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交通运输专业带头人,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交通厅新长征突击手” “山东省交通系统科技先进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主动安全、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和汽车检测仪器设备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智能网联等。
李爱娟,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访问学者,山东交通学院“12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智能电动汽车轨迹规划与控制系统的研发。
徐传燕,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交通运输系副主任,济南市高层次人才,山东交通学院“1251”工程培育人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故障机理研究、机械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燃料电池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基金项目和企业监测诊断系统开发项目。
王刚,工学博士,副教授,奥克兰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济南市汽车工程装备技术实验室副主任,山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团队成员。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研发工作。
齐龙,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长期从事交通安全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化交通运营安全预警与控制、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车路云协同V2X关键技术等。
✦ 四、主要课程 ✦
学生在校期间共修学分173分,主要理论课程有: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运筹学、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运输技术经济学、运输组织学、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运输商务管理、运输枢纽与场站设计、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运行保障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汽车构造拆装实习、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运输枢纽与场站设计课程设计、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创新创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 五、优秀毕业生风采展 ✦
2022届优秀考研学子
专业为国家客货运运输组织
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和
车辆检测诊断等
各类企事业单位
培养了大批
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招生咨询电话 0531-80683168 / 80687017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