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山东农业大学15个项目入选2022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2023-01-12 10:58:00
山东农业大学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鲁教高函〔2022〕37号),山东农业大学推荐的15个项目全部入选,其中重大专项1项,重点项目7项,面上项目7项,同时学校参与的2个重大专项也获批准,立项数量与质量均取得新突破。
  加强教学研究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双高”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次山农申报的教改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水平学科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
  下一步,学校将全力做好研究项目支持保障,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指导,坚持以立项促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形成全校聚力提质教学的良好局面,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水平,为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简介
  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推进机制研究
  项目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针对我省高水平学科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联合我省5所“冲一流”建设高校,重点研究学科方向与国家战略的深度对接机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高层次人才引育和有组织科研等学科发展核心要素。借鉴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领域国家一流学科形成与建设成功经验,探索山东教育强省建设过程中高水平学科发展路径及规律,研究建立我省高水平学科建设的推进机制,推动省属高校实现国家一流学科突破,打造不同类型高水平学科建设样板,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实现“三个走在前”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与智力支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三题式”教学模式研究
  本项目是针对当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如话语体系的转换、政理到学理的转化、师生互动有限等问题,提出的包括问题式备课、专题式教学和主题式践行在内的一整套教学模式。“三题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和有效发挥师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推进教与学一体式协同化发展,创新教与学考核的体制机制,打造一个“全过程”“沉浸式”课堂,实现各教学过程之间的“友好对话”和良性互动,形成新思想课程教学的一般模式,提升“新思想”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整体效果。
  基于“一二三四”案例教学法的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金融学专业教学顺应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本课题设计了金融学“一二三四”案例教学法,即以提升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一”个中心,学生和教师“两”条主线并重,通过标准化教学流程制定、多元化考核形式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三”种途径,以撰写案例素材、建立案例库、形成案例联盟、联合企业基地“四”项建设为基础。最终形成标准化的金融案例教学流程,建立金融学科案例开发标准,完成科学多元的金融学案例考核形式。以期达到金融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提升金融学专业教学效果、形成一套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研究目标。本课题预计能形成成熟的金融学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模式,解决金融学专业教学保障措施不足的问题,对于其他高校的金融学科也具有借鉴意义,还能一定程度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供思路,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面向乡村振兴的高等农业院校应用与推广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项目按照“德育为先、面向基层、定向培养、强化实践”的原则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用与推广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项目拟构建农业应用与推广型人才培养内容体系,强化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解决高等农业院校应用与推广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性不强、培养的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不足;培养体系不适应学生发展、定向岗位和乡村振兴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等问题,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欢迎”的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型人才,为破解人才振兴瓶颈制约问题提供培养模式新范式。
  农工交叉融合的设施农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设施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工程化、信息化、机械化趋势愈发明显,逐渐成为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耦合、多领域渗透的综合模式,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项目立足“新农科”背景和产业发展需求,针对设施农业人才培养中农工课程体系分散孤立等问题,打破学科边界,探索设施园艺与机械装备、结构材料、智能信息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构建生物、环境、工程“三位一体”的设施农业农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一三四”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一三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本项目拟构建“一贯穿,三融合,四路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思政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一贯穿),借助省一流专业及国家和省级各类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三融合),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创新,提升师资水平,加强质量评价与反馈”为路径(四路径)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思想素质高,创新能力突出,工农深度融合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使之成为懂农业、爱农业、能创新的乡村振兴人才。
  食品工程类课程虚拟仿真教学中工程能力“非标化评价”策略研究与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传统农业院校设置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工科基础薄弱问题。特别是实验教学环节缺少面向生产实际的教学和实践内容,现阶段各高校正大力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弥补传统实践教学短板。但虚拟仿真评价系统单一,缺乏工程能力量化测评,亟待引入“非标化评价”模式。本项目拟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行工程能力 “非标化评价”模式组建,包含评价内容拆解、操作偏离度测算及量化赋分、OBE匹配等内容,确保学生工程能力的准确评价及有效提升,服务于新工科建设。
  新工科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
  材料力学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基础课,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是基于新工科及专业认证教育双重背景下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亟需开展的课题研究。通过拓展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综合设计实验,创新性实验及科学研究实验;改版材料力学实验教材手册;融入力学竞赛,以赛促教;联合高科技企业建设虚拟仿真与物理实验相结合教学模式,开展协同育人共建等措施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显著提高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效果。项目可显著提升工科类专业学生结构建模、分析动手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形成一套可执行、可借鉴、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建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833221096 2022-11-22 09:19
SRC-833221096 2022-11-14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