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数字化:202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东北地区教育信息化技术研讨会在济召开
5月11日,以“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走好数字化转型之路”为主题的202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东北地区教育信息化技术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科技界、产业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高校的相关负责人齐聚盛会,共同探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主论坛现场参会者近五百人,线上线下累计观看论坛近万人次。
出席本届研讨会的嘉宾有: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曾宪文同志;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传奎教授;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和网络研究院党委书记,亚太先进网络组织APAN主席王继龙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治理委员会秘书长沈富可教授;CERENT华东北地区网络中心主任陶军教授;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晓东先生;新华三集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李立先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重要部署,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东北地区教育信息化技术研讨会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传奎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师范大学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数字新基建和师生数字素养提升为保障,紧紧围绕智慧学习环境打造、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加快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驱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学校将乘借本次会议之东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不懈努力。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曾宪文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勾勒了愿景、提供了遵循。今年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要实施数字校园攻坚行动、教育云网融合行动等十大行动。下一步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新要求,走好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科学家李立在致辞中表示,新华三将继续深刻领会和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与各级政府、学校进一步加深合作,共同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以科技让教育更智能、更开放、更公平、更美好!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以“推进教育数字化,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智慧教育的意义及推动的措施。
上午专家报告环节,清华大学教授王继龙、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富可、新华三集团教育事业部技术总监郑炜分别围绕《信息化的二次革命》《推进数字化转型 构建高校教育新形态》《以数字之力助推教育数字化发展》作主题报告。
下午专家报告环节,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五所高校的专家教授结合数字化和AI技术为与会嘉宾做了深入浅出的报告,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及科大讯飞相关负责领导从技术角度,阐述了落实教育数字转型及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晓东在以“深化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 落实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为主题作报告时指出,IPv6网络是数字化发展的“网络底座”,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全新支点,CERNET在IPv6技术创新、网络部署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全力推动教育领域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近来,CERNET正在推动基于IPv6的专网建设,包括教育专网、超算专网、机考专网以及智慧教育平台数字资源交换专网。此外,CERNET也在IPv6技术创新、IPv6网络接入、安全服务、人才培养及特色应用等方面发力,持续为教育科研提供支持。
据悉,本次研讨会以“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走好数字化转型之路”为主题,聚焦“数字新基建”“数字赋能教育治理”“网络安全”三大主题,设置一天的主论坛和三个为期半天的平行分论坛,主要包括教育数字化政策解读、高校数字化转型路径规划设计、数字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技术应用探索、智慧教育应用创新、网络安全等内容。(文:李素芳 图:刘阳 郭效汝 审核:闫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