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春秋育桃李,继往开来谱华章——烟台理工学院隆重召开庆祝建校2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大会
5月21日,烟台理工学院庆祝建校2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举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原教育部发展中心副主任马陆亭教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文东茅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院校评估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刘振天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原一级巡视员、博士生导师王坦教授,山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赵立辉,烟台市副市长沈健,烟台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杰,烟台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郝慎强,烟台市莱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党组书记蒋海华,烟台市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于红绫,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于腾,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张丽,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等省内外兄弟院校领导和校企合作单位代表出席大会。出席会议的还有祥隆企业集团领导,全体校领导,学校老领导,校友代表,社会各界的朋友及师生代表。
烟台理工学院董事长辛军在致辞中回望了学院20年发展历程,并希望全校师生员工以校庆为契机,继续高扬“自强 博识 求新 致道”校训精神,传承优势、奋发有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新征程上继续努力,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烟台大学副校长宋中民在致辞时表达出期待两校进一步厚植亲密友谊,深化沟通交流,推进务实合作,齐力携手前行,共赢美好未来的深切祝愿。
烟台理工学院校长于光辉作了题为《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奋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新跨越》的工作汇报。报告指出,办学20年来,学校发展经历了攻坚克难的依附创设期、强基固本的依托转型期和乘势而上的独立发展期,学校校名经历了从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到烟台理工学院的历史变迁;总结了学校在党建思政、办学规模、教学改革、科研与服务社会、师资队伍建设、对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展望了学校“三步走”战略的美好前景,表达了对教师、学生、校友和各界人士的美好祝福。他强调,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面对高质量发展重任,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规范办学、和合发展,坚定“双六”办学思路,培养“重品格、善沟通、能做事、会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有灵魂、有温度、有责任、有特色”的国内同类院校水平领先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
赵立辉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对学校20年发展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烟台理工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二是要把改革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切实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凝聚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三是把服务发展作为重要使命,立足烟台,服务烟台,融入山东,放眼全国,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刘志敏发表讲话,从把握好新的历史方位、专业集群化发展、构建应用型高校创新体系、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高品位国际合作等方面,为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把脉,提出了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基本路径。希望烟台理工学院充分发挥办学体制机制优势,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就。
会上,各位领导、嘉宾依次上台为学校获批的山东省高校黄河流域美丽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烟台市特医食品重点实验室,筹建成立的烟台理工学院健康学院(筹)、烟台理工学院数字媒体产业学院揭牌。
兄弟院校、海外友好合作院校、友好单位纷纷发来贺电贺信,为学校送上美好祝福,满载深情厚谊;校友们发来寄语和视频,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热爱和深情祝福;广大师生满怀昂扬奋进的澎湃激情,在各类平台上发送祝福,分享对新征程的美好期盼,表达对烟台理工学院建校20周年的热烈祝贺。热烈的祝贺、深情的祝愿、激昂的情怀深深地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大家挥动手中彩旗,为学校喝彩、祝福。
开幕式后,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大会正式开始。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和教育研究人员出席,共同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规律,共商高质量发展大计。学校特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教授,围绕数字时代的教育、多样化的大学、转型发展的内涵、学生结构性成才四个方面作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主题发言,引导大家共同思考应用型高校如何办学、如何育人等根本性问题,对学校高质量发展极具启发和指导意义。
接下来,烟台理工学院校庆系列活动将在学术论坛、校园文化、校友联络、品牌活动等多个领域持续推进,全面展现学校20年的奋斗历程、办学成就和精神风貌。二十载踔厉奋发,廿华年笃行不怠。全校上下将凝练校庆精神,激发爱校情感,为建设“有灵魂、有温度、有责任、有特色”的国内同类院校水平领先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