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办好职教民生实事 | 山东省教育厅举行“职业教育为民办实事”通气会
2021-12-20 12:26:00
山东教育发布
  12月20日,山东省教育厅举行“职业教育为民办实事”新闻通气会,从高职扩招助力提升劳动力素质、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服务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和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介绍了全省职业教育办好民生实事的有关情况,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邢顺峰从四个方面做通报发言。
  一、圆满完成高职扩招,着力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战略之举。2021年,全省高职院校录取48.01万人,比上年增加3.46万人,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百万扩招”任务。一是扩充资源强吸引。在系统总结前两年高职扩招经验做法基础上,按照适度扩大、有利选拔的原则,科学布局单独招生高职院校,全省实施单独招生的学校数由最初的82所增加到92所。科学设置招生专业和计划,重点向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市场前景好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投放力度,激发报考积极性。二是多方宣传广动员。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退役军人、国资、工会、妇联、工商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高职扩招宣传发动工作的通知》,对宣传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通过与老百姓联系密切的新闻媒体,宣传解读扩招政策,在“山东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发布高职扩招重要提醒,不断扩大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让好政策尽量做到“家喻户晓”。由于宣传工作扎实到位,社会人员报名热情高涨,出现48岁企业老总报名读高职的现象。三是紧贴需求谋精准。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对接市县政府、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整建制”集中招收符合条件、有学历和技术技能提升需求的退役军人、企业在岗职工、农民工、农民和职业经理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城乡社区医生及基层干部、乡村幼儿教师、建筑工人、基层农技人员等。2021年,全省共招收退役军人9625人,企业在岗员工5084人,农民工、基层农技人员等2678人。三年来,高职扩招累计招收各类社会群体人员10.43万人。四是灵活施教求实效。针对生源多样化特点,组织招生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分类、分专业制订93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让学生愿意学、学得会、用得上。根据行业企业生产规律,实施“旺工淡学”的错峰教学,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和晚上时间进行集中授课,因地制宜开展“送教下乡”“送教上门”“送教进社区”等服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确保“工学两不误”。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对扩招学生已有的工作经历、相关培训实践经历、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经学校评估认定后可折算成相应学分或者免修相应课程。通过高职扩招,一批劳动者增长了技术技能、提升了就业本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提供了技能和人才支撑。
  二、不断提质培优扩容,着力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
  这几年,随着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路径越来越宽广、通畅,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少年选择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不少中、高职学校出现“报名火爆”的场景。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思路,着力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断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加强内涵质量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期待。一是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高职层面,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工程,每年投入4.4亿元,5年累计投入22亿元,着力打造15所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高水平高职学校。中职层面,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立项建设100所左右高水平中职学校,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省每所中职学校均达到规范化办学标准,每个县(市)至少有一所区域离不开、社会都认可、群众满意度高的“明星学校”。二是建设特色化专业(群)。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的专业发展机制,引导职业院校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十强产业集群”调整专业布局。给予专项财政经费支持,启动建设300个中职特色化专业、150个高职特色化专业群,推动职业院校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实现“校校有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品牌。三是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按类型教育特点设计学校办学质量和专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学校按类型教育规律办学,以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及平均薪酬、“双师型”教师比例、师均技术服务到款额等实实在在的业绩,综合利用学生、教师、用人单位、企业、行业、第三方、同行、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评价的结果,考核办学质量和效益,推动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三、用技能人才“活水”解乡村振兴之“渴”,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赋能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我们通过不断夯实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主阵地,强支撑、旺人气、激活力,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欢迎”的实用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的“源头活水”。一是让乡村人才培养支撑强起来。加强引导扶持,在政策供给、项目建设、经费安排等方面适当向涉农类职业院校倾斜,支持学校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要,规划建设一批示范特色专业和实习实训基地,让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全省共有42所职业院校联合当地政府或者行业企业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农民学院,建设了26个中、高职品牌专业(群),开发了畜牧兽医、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等15个农业类专业教学标准,大大增强了职业教育与乡村发展的契合度、适应性和贡献度。2021年,山东共有6所职业院校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推介名单,入选数位居全国第一。二是让乡村振兴人气旺起来。一方面推动职业院校“敞开门”,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一校一品”打造乡村劳动力培训品牌,重点开展乡村旅游、家政服务、物流配送、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等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全省职业院校共开展涉农培训130万人次。另一方面把企业资源“引进来”,鼓励涉农类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广泛开展订单式、冠名式培养,丰富“大课堂”,打造“练兵场”,推动人才培养与乡村需求有机衔接。职业院校因地制宜开展农事劳动实践、乡村考察、职业体验等农耕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厚植学生扎根基层的“三农情怀”,加大就业引导和支持保障力度,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到基层一线就业。三是让涉农技能帮扶走下去。各职业院校积极组建团队,支持骨干教师走入乡村社区、田间地头、农村中小微企业实施“靶向”技术服务,帮助提高新品种培育、新技术运用和农产品营销的能力,着力培育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农业经理人。据统计,全年共有420所职业院校的师生走上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和技能帮扶,推动当地企业增产、农户增收约10.4亿元。
  四、坚持育训并举,着力促进就业创业
  加快推动职业院校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强化人才供需摸排对接,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六保”“六稳”。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建立产教对话机制,全省中、高职校均合作企业分别达到14家、268家,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海洋强省等领域新增劳动力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有力促进了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就业“五业联动”。二是深入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着力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全省现有325所学校承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任务,近20万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积极考取1个或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密切沟通协调,将专账资金补贴对象在已经包括毕业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基础上,扩大到中职学校、技工院校毕业年度毕业生;将符合条件的院校、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清单纳入职业技能培训目录,并按照现行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执行,推动试点工作走深走实。三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进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引导各职业院校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重点强化安全生产培训,不断提高新增和现有劳动力综合素质、职业技能水平。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职业院校累计承担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近290万人次,为稳定和扩大就业贡献了力量。
  会上,烟台市教育局局长蔡润圃、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魏荣庆和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委员颜世华分别介绍了为民办实事的情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