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高磊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11月15日下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联合召开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全面部署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俞家栋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主持会议。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高磊以《突出就业导向落实“四有”机制 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题,在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高磊在发言中围绕“统筹推进就业育人、持续优化专业设置、全面深化产教融合、落实全员促就业责任”四个方面,从坚持人才培养“有特色”、确保毕业生“有优势”、推动校企合作“有平台”、实现就业服务“有体系”四个措施展开阐述,系统地介绍了学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采取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山东职业学院秉持“为国家潜心培育合格人才,为企业量身打造现代工匠”的办学宗旨,以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交出了疫情下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答卷。
一是统筹推进就业育人,坚持人才培养“有特色”。学校全面树立“就业育人”理念,实施“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注重德育教育,赋能学生工程师素养和工匠精神培养,引导学生勇担责任,自觉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创业。学校注重加强人文教育,每学期开设人文选修课400余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懂技术、会生活、有品位的毕业生。对接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应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着力为企业量身打造“现代工匠”。实施“8215”回访,即“80%毕业生追踪2年+10%毕业生追踪5年”,用人单位评价满意度在98%以上。二是持续优化专业设置,确保毕业生“有优势”。坚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交通强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全面优化专业布局。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撤销了21个市场配置率差、不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新增18个新业态和新产业紧缺专业,推动学生培养更符合产业需求。充分发挥专业集群优势。构建信息技术、现代管理“两大基础支撑专业群”+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四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专业群”+智慧港口、机场运维“两大面向未来的高成长性专业群”,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三是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有平台”。探索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140多家大中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学校积极探索订单预选培养,以订单预选、“2+1”提前植入培养为载体,每年订单培养学生2000余人,超过50%的学生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实施双主体育人,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原则,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制定招生招工方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组建“课程开发工作坊”,将企业文化、企业标准提前植入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无缝衔接”。以学校轨道交通驾驶类专业为例,学生毕业时,机车副司机上岗证一次通过率达到99%以上;毕业2年后,机车司机上岗证获取率达到95%以上。毕业5年后,动车组司机上岗证获取率达60%以上。四是落实全员促就业责任,实现就业服务“有体系”。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上门、上心、上网的“三上”就业服务机制。校、院两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主动上门访企拓岗,开展用人单位大走访,对接企业239家,为毕业生争取更多就业岗位。学校主动与家长联系,共同关心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开展“一对一”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确保每一个困难家庭毕业生顺利就业。通过网络云平台实现线上招聘面试签约一体化,全面对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和“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线上求职招聘平台,汇聚更多岗位信息,保障就业服务“不断线”。
下一步,学校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本次会议部署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就业育人,优化专业设置,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山职创业园,支持毕业生到新业态和新产业就业,在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基础上,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学校党委副书记郭培谦,各二级学院、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山东职业学院分会场收听会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