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寻绿色之路 共享健康人生——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绿色低碳健康行动走笔
近期,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16部门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健康中国学习读本》出版发行……连日来,“健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记者走访发现,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海院)自2023年底便启动绿色低碳健康行动,争做绿色低碳健康的实践者。
半年多来,海院通过每月面向全校师生测量BMI身体质量指数、推出多种食堂供餐模式、开设15门专项运动技能课、大力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建强一批绿色低碳健康专业等,取得显著效果。该校6月BMI标准人数比例相较年初(和一批次比),老师增加9.9%,学生增加2.5%(和二批次比)。
参与山东卫视综艺频道快乐向前冲栏目选拔
全校推进,15项措施为师生健康护航
“168斤!和年初比减重约30斤,BMI更加趋于标准,继续努力。”在不久前全校开展的6月份BMI测量中,海院大二学生子轩(化名)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十分开心。
曾经的子轩因超重肥胖,不仅失去了自信,还存在健康隐患。今年年初,创下个人历史最高体重后的他决心减肥,“正好这个时候,全校都在推绿色低碳健康行动,每个月给我们测BMI,给了我极大的激励,才有了现在的成果。”子轩说。
子轩说的“绿色低碳健康行动”是海院自2023年12月起,在全体师生间推出的活动。为更好地推进这一行动,学校专门发布《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绿色低碳健康行动方案》,具体措施多达15项,涉及教育教学、课外活动、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
科学运动是健康的关键。今年,海院推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目标,开设了15门专项运动技能课程。同时,成立一批体育俱乐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形成“学院+系+班级+社团”四级体育竞赛模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
“今年的体育课种类是历年最多的,有常规的三大球,还有武术、健美操等等,深受学生喜爱。学校还新成立了太极社等体育社团。”海院体育教师高鲁川说。
行走在海院,最常看到的一个场景,就是老师和学生借助早操、跑步、瑜伽等途径锻炼身体。
合理膳食同样必不可少。学校食堂贴心地为师生提供小份菜、半份菜,还有减脂套餐,并践行“减盐、减油、减糖”等营养健康理念,上半年全校盐、油、糖使用量同比减少了5%左右。食品与药品系教授李银塔,通过研究药食同源,鼓励师生可以多多尝试药食同源类食物,像是红豆、黑豆、百合等等,这些食物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善我们的身体状况,像是奇亚籽这类有丰富营养又饱腹的食物,也是很适合当作早餐来食用,合理膳食才会带来健康生活方式。
学校还开发手机端软件平台,每月11日举行“我的体重我管理”BMI测量活动,形成大数据库。常态化进行BMI数据分析,聚焦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等体形的健康风险,及时示警提醒,给出合理化、科学化建议,帮助师生针对自身指数制定增强体质健康计划,逐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我们把绿色发展理念纳入思政工作体系,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进思政、进课堂、进头脑。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师生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形成自觉意识、自律意识、自治意识,人人争做绿色低碳健康标兵,处处体现绿色低碳健康文化,凝聚建设绿色低碳健康学校强大合力。”海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华芹说。
向“绿”而行,用电用水量纷纷下降
3.36%、2.76%、7.2%。
这是今年上半年,海院用电、用水、办公耗材总数较去年同期下降的比例。数据的背后是海院持续加强节能减排技术使用推广、抓实校园绿色环保举措所带来的。
“比如,我们在公共厕所的槽式便池安装红外线感应节水器,节水率提高了40%;在教职工公寓和实训酒店安装了太阳能,上半年累计节约了8000方天然气。”海院后勤基建处副处长肖军华说。
最近一段时间,学校又计划在符合条件的17栋教学楼上安装光伏板,面积可达3万平方米左右,推动低碳校园建设。
同时,依托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打造“水电温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校园内水、电、温等使用情况的大数据智能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对标节能设计标准,做好已有设备和新建建筑的节能改造,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实现照明、温控、清洁、绿化等功能设施自动化控制,最大限度减少水、电资源浪费。
学校还发起绿色低碳办公倡议,推进无纸化办公,采取纸张“少领多次”模式,减少纸张消耗;实施垃圾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垃圾分类容器,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等主题教活动,规范垃圾分类投放。
将绿色环保、循环再生思想贯穿于采购、使用、管理、回收全过程,探索建设固定资产虚拟仓,降低物料消耗,减少废物产出,逐步提升日常工作节能水平。
不久前,一场以“低碳向未来”为主题的社团巡展在海院开展。活动期间,学生社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微景观社团将同学们日常喝的奶茶杯、饼干盒收集起来,将其制作成一道道绿色景观;羽毛球协会运用废弃的羽毛球制作精美的钥匙扣、摆件;传统拾遗手工社则更加别出心裁,将废弃的羽毛球与钩织联系在一起,做出了各类公仔玩偶;还有不少社团运用非遗技术DIY了各类永生花、帽子、小动物等造型,神态各异,妙趣横生。
海院院长王星淘表示,下一步学院还将持续组织开展节能、节水、绿色出行等主题校园活动,将绿色低碳与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评比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师生养成勤俭节约意识,主动参与绿色环保校园建设。
产教融合,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近日,芜船(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正式投产,其智能化造船技术令参观者印象深刻。芜船诸多高技能人才中,不少便来自海院。
“以我们船舶工程系为例,目前已有60名学生在这里工作和实习。面向企业需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创新,向学生教授船舶精度建造技术。该技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先进的工艺技术手段,对船体建造进行全过程的尺寸精度分析与控制,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少船舶建造工作量,降低建造成本,保证船舶产品质量的目的。”海院教师王明辰说。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海院通过搭建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紧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威海八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从企业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出发,调整培养目标要求,将绿色低碳健康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比如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是威海正在培育的八大产业集群之一,海院便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重点往这个方向发力。”海洋生物系副教授王珊珊说,不久前学校一篇海洋生物主题的学术论文成功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名单。入选论文要求为各学科前1%高被引论文,且为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成果。
在“金平果”首次发布的全国高职专业排行榜中,海洋渔业类、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和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分别排名全国前三。
此外,学校拥有“山东省船舶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1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各种专利、项目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成立了“威海市海洋生物健康促进中心”,构建科学规范的海洋生物疫病防控体系,为区域海洋经济创新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等。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健康行动,实现师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的系统养成与发展,凝练具有学院特色的绿色低碳健康文化,探索构建在全省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健康学校模式。”海院党委书记吴宏飞如是说。
【数说海院绿色低碳健康行动】
半年来,老师和学生BMI标准人数,分别增加了9.9%、2.5%;
每月11日举行“我的体重我管理”BMI测量活动;
全校开设15门专项运动技能课程;
上半年全校盐、油、糖使用量同比均减少5%左右;
上半年全校用电、用水、办公耗材量分别同比减少3.36%、2.76%、7.2%;
牵头成立全国低碳渔业与海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等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拥有21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创新平台;
渔业类、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和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在全国高职专业排行榜中排名前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