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2006-02-20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山东教育实际,认真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决定》,做好各项教育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握重点,精心组织,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

    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十六大精神总揽全局,以十六大精神指导和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要牢牢把握十六大的主题、灵魂和精髓。牢牢把握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一主题,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和大会其他重要文件,全面领会精神实质。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灵魂,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明确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牢把握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在实践中开拓创新,为实现我省教育各项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从现在起到明年上半年,作为集中学习阶段。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加强督促检查。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干部,要带头学习。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要办好高校骨干和机关、直属单位处级干部十六大精神研讨班,以研讨为主,结合工作谈体会,谈心得。各市教育局、各高校也要做出相应安排。要采取党委中心组学习,集中轮训,举办研讨班、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把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全面学习与专题研讨结合起来。要组织高校理论工作者和“两课”教师开展学习研究,将十六大精神融入学科研究中,围绕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集中力量拿出一批有份量、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新闻宣传阵地,如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学习宣传氛围,使十六大精神深入广大师生的心中。

    大中专院校要把学习宣传十六大精神作为思想教育、“两课”教学和党团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举办座谈会、研讨会、专题报告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广大师生宣讲十六大精神。要继续抓好“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三进”工作,使十六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让大学生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传播者。各地中小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十六大精神的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富有实效的教育。
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要努力开创全省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运用十六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都要根据十六大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认真回顾总结、对照检查自己的工作,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研究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使我省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水平。


二、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加快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
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省八届二次全委会,提出了我省本世纪头二十年总的发展设想,确定了争取提前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对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和“科教兴鲁”的动力源,肩负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的光荣使命,同时又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指标。紧紧抓住21世纪头一、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既是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也是我省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全省要在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方向,以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宗旨,通过实现教育保障、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育技术装备、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现代化,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万计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全省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160万,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城镇3岁以上幼儿学前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85%以上;高质量地实施义务教育,高水平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努力建设若干所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处于领先地位的重点学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初步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每10万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者达15000人以上;农村劳动者人均受教育12年以上,城镇劳动者人均受教育14年以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教育创新。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全面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冲破一切妨碍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教育发展的做法和陈规,革除一切影响教育发展的体制弊端,大胆进行教育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提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教育协调发展。重视和和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继续把巩固“普九”成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尽快突破教育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努力保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合理比例;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继续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和要求。


三、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
    要实现我省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充分发挥教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推动作用,必须全面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改革办学体制和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推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和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财政性生均公用经费、校舍建设和维护经费的保障机制。在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前提下,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加大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推进课程、教材、教学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加快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开发建设进程,尽快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富有创意、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我省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并以此为突破口,将我省建设成为基础教育“特色教育区”。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由外延发展为主向内涵提高为主的转变。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改革的新突破。三是推进基础教育的规范化建设。通过扩建、新建、合并、兼并、联合办学等多种途径调整学校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到2010年,力争全省所有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达到县级、市级和省级规范化学校水平,在此基础上,全省建设80所省内一流、在国内有相当影响的示范性高中,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
    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确定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原则,强化市一级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逐步建立以市一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型管理体制。二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统筹下,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系。推进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制、合作制等办学模式,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走出一条自主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路子。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组织力量开发和编写一批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具有岗位特点、地方特色的课程和教材。突出实践环节,强化动手能力,提高岗位技能,着力为生产、服务、经营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和劳动者。四是深化职业教育结构改革。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扩大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扩大初中后五年制专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增设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直接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加快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
    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一是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的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局面。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化高校布局的需要,做好大学园区和高校新校区建设工作;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举办高等学校;鼓励高等学校通过自筹资金、股份制、与社会力量合作等形式举办按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努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中外合作举办高等教育。二是加大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推行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管理人员职员制、工勤人员合同制,积极推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允许高校在国家确定的基本工资制度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的津贴分配办法。以绩效为主要考核标准,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高等学校要合理确定人员经费在学校总支出中的比例,保证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推行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扩大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范围,实行弹性学制、本硕连读、硕博连读,扩大专升本比例,探索校际间以及专科与本科间学分相互承认的操作机制。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教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与全省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设置面向我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改造传统学科专业,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四是加强“三重点”建设,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培养和引进拔尖创新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大学科技园区,孵化和推广科技成果,把高校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四、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
    全省教育系统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四个一定要”的党建工作指导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的基层党组织,重点抓好党总支、党支部的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做好社会力量办学的党建工作,建立健全民办学校党组织。民办学校党组织要与学校同步建立,党的工作与行政工作要同步展开。要做好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特别要做好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提高大学生党员在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以壮大党的队伍基本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保持教育系统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活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
    加强师德建设,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教风、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和责任心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考核目标,要把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晋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各级各类学校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少年学生,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要求,积极探索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
    适应十六大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转变教育系统的工作作风,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水平。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转变机关作风,增强服务观念,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教育改革大潮。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在作风建设上,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简政放权,以宏观管理为主,充分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和发挥市级政府举办各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厅直属单位要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路,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和新的工作方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使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坚决制止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系统个别单位乱收费现象,要认真查处各类违纪案件,真正取信于民,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

    全省教育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要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为我省提前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