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山东省高校学科建设交流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3年12月15日,由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与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济南大学承办、中国知网协办的第二届山东省高校学科建设交流研讨会在山东济南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校学科建设:理念、方向与途径”,与会专家与代表围绕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与核心理念、数字化赋能学科治理现代化、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等内容展开研讨。
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高教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郭念峰,研究生处副处长梁强,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济南大学党委书记刘春华,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巡视员宋承祥,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山东工商学院原校长杨同毅,学会副会长、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冷畅俭,济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宗明,济南大学副校长陈月辉,学会秘书长、济南大学副校长王霞,中国知网副总经理张义民。来自全省58所高校的校长、副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等近15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开幕式上,王浩发表讲话,传达了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建设研讨班、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座谈会及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交流研讨会的会议精神,对山东省高校学科建设做了重要部署,并对各高校学科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王浩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学科建设的新形势和新形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龙头作用,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各方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统筹推进,持续优化全省学科建设学位点布局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开创学科建设新局面。各高校要认真学习领会有关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提高站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团结一致,开创我省高等教育的新局面。
刘春华、宋承祥、张义民分别代表本次大会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在开幕式上致辞,向各位远道而来的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开幕式由王霞主持。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员林梦泉作了题为“教育强国背景下学科建设与评价”的主旨报告。林梦泉围绕教育评价的战略地位、现代教育评价热点、服务贡献导向的评价实践做了讲解,并基于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梳理了学科建设的基本逻辑,指出了学科评估的十个有益探索。
西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国家学科评议组成员李占斌以“研究生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为题,分析了西安理工大学学科建设情况和突出的科研优势,阐述了人才培养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论述了工程博士学位建设的目标、研究方向和经验,提出要以新理论、新方法赋能学科建设。
中国知网教育信息化事业部副总经理强浩作了“强学科 重人才 数智化赋能山东高校高质量发展”报告,立足于山东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和科研产出与学科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山东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适配度,直观展现了知网在数智化支撑下的新型高校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传毅作了“交叉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报告。他从交叉学科和学科交叉的区分出发,分享了国内外交叉学科建设的经验和前沿模式,凸显交叉学科的交叉性和知识基础,为交叉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并对学科建设的规划与路径提出了针对性见解。
中山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李达亮作了“扎实推进学科建设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报告,阐述推进学科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提出以“社会优先想到”“国家首先想到”“学术界首先想到”的高标准建设思路,促进学校以高质量学科建设为路径,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部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韩作振做主题为“强基筑峰 固本拓新 新时代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他分析了当前学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学校从以服务煤炭行业为主转为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煤炭行业发展的经验和路径。
青岛科技大学财务处处长刘天真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资源配置效益”为主题,分享了青岛科技大学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通过预算绩效的目标的确定、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施等,全面促进教学科研资源的使用。
上午主旨报告会由陈月辉主持。杨同毅、王希普主持下午的主题报告会。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强国背景下学科建设与评价”、“研究生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数智化赋能山东高校高质量发展” “交叉学科建设”、“新时代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等问题进行了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通过本次会议,省内外专家、高校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高校学科建设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不同视角的论述,为山东省高校学科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思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