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规范,集约融合,切实增强学生获得感——青岛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教育在线讯 青岛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16年,目前设置了应用英语、应用韩语、证券投资与管理、会计、物流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六个专业,共有学生一千余人。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动服务社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突破了传统本科压缩饼干教学模式,确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强化实践教学,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企业的认可度;强化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专业建设
与本科院校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不同,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学院通过提高专业教学的适应度、人才培养质量及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凸显学院特色和优势,凝聚起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新共识。
仅仅依靠学校、课堂和实验室、书本知识学习,难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实行开放式办学,开展校企合作,采取措施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具有企业界丰富经验的专家,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以工学结合的途径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鉴于此,学院坚持内涵式发展模式,把主要力量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努力抓好实践教学和基础课两个课程系统建设;注重培训功能的拓展,发挥终身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专业体系,新申请电子商务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并在开放式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开启校企合作共建电商实验室,实现企业搬进学校、把学科办进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产学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多种模式,为企业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提升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
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一个组织,五个一批功能”——即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一批行业兼职教师、一批实习就业通道、一批实训服务平台、一批咨询专家的要求,为开放育人创造条件。在校企合作的管理平台下,学院将“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重点。随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师队伍及能力结构都明显不能适应新的要求,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障碍。学院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让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逐步实现分工协作、术有专攻、各司其职,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在高职院校的队伍建设中,专业带头人应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最为重要的人才队伍群体。他们既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带头人既是专业教育的设计者、专业市场信息的捕捉者,也是专业教学的组织、实施者,专业学生管理的谋局者,专业教育管理的指挥者。鉴于此,学院将聘用侯风亮副教授为会计专业带头人,并以其为骨干,引领和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教学改革创新
2016年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以来,学院领导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先后开展了4次全覆盖、强力度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2016年9月,学院7个专业人才培养均突出实践性强和实习机会多的特色,并以此人才培养方案作为2016级学生教学工作纲领性文件;2016年10月,学院开始准备2017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工作,着力改变理论课程授课模式及考核模式;2017年6月,在教务处安排下,学院开始探讨并实施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并以此人才培养方案作为2017级学生教学工作指导性文件;2017年9月,根据领导指示,学院开始探讨2017级及以后专科教学“2+1模式”专题修订工作,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就是要把服务就业、促进就业的理念贯穿至3年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毕业生就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使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不仅成为专业建设的结果,而且当作推进专业改革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将职业指导机构职能由学院中心的管理型转向学生中心的服务型,构建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以品德教育为重点、以真实职业环境为背景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可控,教育内容符合要求,教学规范有序,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今后,学院将继续深化“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教学方法改革,强化职业特性,突出岗位与课程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加大实践学时,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师生在实践中共同进步。对接行业需求、职业标准和学科发展前沿,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元学习。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推广反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创新学生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学习模式。(供稿/于海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