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艰辛 考研选择规划需理性
http://shanghai.eol.cn/ 中华网 2012-02-01 大 中 小
今年26岁的黄茂是第二次走进考研的考场,大四时考研失利无奈下选择了就业。工作已两年,黄茂还是不适应职场生活,一直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方向。本科学金融的她听说法硕录取率相对较高,毅然的选择了辞职考研。如果这是在三年前,黄茂的勇气还能引起旁人的赞赏,但是在在职研究生学习普及的今天,黄茂付出的“学习成本”就太大了。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有165.6万名考生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再创历史新高,全国考研人数已连续第三年增幅超过10万人。有的人想深造学问,有的人想更好的找工作,有的人想圆高考失落的名校梦,还有的人像黄茂一样辞职考研,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命运或者逃避现实。
“现在26岁,即使今年能考上毕业那年也要29岁了。在她准备考研的一年时间里,我和她压力一样大,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现在她又辞职了,再加上买资料、报辅导班的各种费用,真不敢想如果考不上对孩子是种怎样的打击。”黄茂的妈妈刘女士说。刘女士的担忧不无道理,辞职考研所付出的代价、成本要比大四毕业直接考研高的多。
专家表示,以逃避现实、延缓就业的初衷和苦衷辞职考研,对于很多考生来讲,即使考上也几乎等同于“混日子”。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去考研,考上之后却又荒废青春,这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考生还需理性地看待“考研热”,改变那种随大流、逃避就业的心态,应注重人生和职业规划,考研与否还要从自身的志趣和实际需要出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不是存在侥幸心理希望通过一次考试来改变命运。
“考上也难,考不上更难。”辞职考研一族的复杂心情旁人或许很难体会。考不上,再回头找工作,显然心理压力增大;考上了,三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形势又将是怎样一番现状,无从得知,把考研当作躲避就业竞争压力的避风港并非明智之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产生,懂得合理利用时间和资源对于求学者来说也更加重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