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遇见博物馆·上海馆重启 202件毕加索真迹重磅展出
2022-07-06 13:18: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总体安排,7月1日起,上海8类文旅场所逐步恢复开放,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开放博物馆和美术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汶水路210号静安新业坊园区内的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也自7月2日(周六)恢复开馆。因疫情延期两月的《遇见毕加索:天才的激情与永恒》在这里重磅展出。观众只要持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通过随申码扫码并测温后即可持票入场参观。

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自7月2日(周六)恢复开馆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其创作对现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次展览来源于西班牙马拉加市毕加索故居博物馆——毕加索基金会。主办方遇见博物馆提前一年筹备,以《遇见毕加索:天才的激情与永恒》为题,集中展出了毕加索青年至晚年不同阶段的202件真品,包括4幅油画、142幅版画、46件陶瓷及9件罕见银盐摄影,其中毕加索水粉水墨自画像更是首次来华。

毕加索水粉水墨自画像首次来华

本次展览共分六个单元,通过毕加索出生、成长和长期生活的六个城市,从巴塞罗那初露锋芒的马拉加少年、费南多美院不安分的青春到蒙马特高地漂泊忧郁的生活、艺术漩涡中心的巴黎左岸,再到马拉杜对陶瓷的痴迷、戛纳海边的田园生活,串起了毕加索的成长历程。

《遇见毕加索:天才的激情与永恒》在遇见上海静安馆重磅展出

遇见博物馆首席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向记者介绍,毕加索展览在世界上年年都有,各具风貌,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大IP,而本次展览在上海举办,让我们零距离发现毕加索生生不息的生命激情、形象地认知毕加索,而且沉浸式地感受他对艺术的痴迷和狂热。

王春辰表示,毕加索毕生都在自由地探索艺术的创新,他以人体肖像、静物的创新表现伴随整个艺术生涯。毕加索具有的非凡想象力都一一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中,他的绘画无论是油画、还是蚀刻版画,都显现着毕加索的不安与冒险、坚韧与激情。毕加索之所以成为“大师毕加索”,就在于他有着大师的思想,他的作品是他生命的不朽见证。近观毕加索的所有作品都能体会到毕加索澎湃的激情、热切的希望和深刻的思想。毕加索是欧洲文化的果实,是现代主义的典范,他对20世纪的艺术影响之大遍及世界,迄今绵绵不绝。

观众观看《遇见毕加索:天才的激情与永恒》

作为近年来国内毕加索展品形式最为丰富的个展之一,本次展览的第一件作品可以追湖到1896年,最后一件作品创作于1969年,也就是他去世前四年的陶罐作品。王春辰认为,毕加索一生的创作,经历了不同的风格:古典主义、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立体主义、自然主义等,他总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和破裂的过程中。本次展览通过他的绘画、版画、陶瓷所创造的精彩世界,让参观者更接近艺术家。这些作品从不同层次显现出毕加索惊人的艺术创造力,为上海的观众带来近距离感受、观察、领悟这位艺术家的机会,进而破解他独特的艺术世界的奥秘。

亲子打卡

这次展也特别适合亲子教育。毕加索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像孩子一样作画。他留给我们不少鸿篇巨制,也留给我们许多似信手拈来的即兴之作。它们之所以都能使我们折服,不仅仅因为它们具有高超的技巧,还因为它们]蕴涵着可贵的创造精神。时隔近半个世纪,面对毕加索这个人,这位过去百年里最为复杂多变的艺术大师,一个绝无仅有的艺术现象,毕加索超越了传统,超越了身处的时代。无论是艺术上,还是世俗意义上,伟大的巴勃罗·毕加索所获得的巨大成功都是空前绝后的。毕加索就是一个时代,他开创了一个时代,也左右了一个时代。他告诉世人世界是美好的,绚丽的,是充满爱和希望的。毕加索其实更像一位精神导师,他营造了一片神奇,原始而有无限活力的世界。

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于去年12月开馆,首期开幕的“遇见印象派•诺曼底曙光:十九世纪欧洲绘画流变”和“遇见古埃及•黄金木乃伊”两场重磅展览深受观众好评。今年3月中旬以来,受疫情影响,上海静安馆临时闭馆三个多月。主办方表示,考虑到防疫特殊时期,重新开放的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专门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小组,由现场运营负责人担任组长,根据防控工作部署和疫情动态变化,明确博物馆各部门及各操作环节上的具体责任,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工作人员还准备好了14天耗量的N95口罩,一次性医用手套,防护防疫服,消毒水,免洗消毒凝胶,确保满足防控和开放工作的需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