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山西大学服务地方转型升级,构建面向产业的学科链、人才链
2020-08-28 15:39:00
中国教育报

  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服务,高校责无旁贷。服务山西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山西大学也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近年来,山西大学通过整合学科专业资源、开展产业对接、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办学合作,构建面向产业的学科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学校在发展上“创一流”,服务转型“接地气”,在助推山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中找准定位,实现学校与社会共赢。

  对接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

  面对山西转型发展的战略布局,山西大学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以服务山西为己任,找准为山西转型发展服务的战略定位。

  在抓战略布局中,首先直接对接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山西转型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产业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元,发展前景广阔。山西大学发挥学科优势,整合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资源,建设光电信息产业研究院和光电信息技术转移中心,建立物理学科群与山西光电信息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与山西省光电信息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企业转型发展。

  同时,该校把物理学科拥有的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极端光学创新中心、山西光电信息产业研究院三大团队共同构成基础研究、协同创新、产业研究三足鼎立的强强联合体,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移转化的完整体系。山西光电信息产业研究院负责人贾锁堂教授说:“这一举措完善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四位一体的格局,是学校物理学科群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布局,能真正推动产业升级的实现。”

  目前,该校与晋城市联合建立晋城光电信息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山西省光电信息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中心确定了合作框架,正在积极推进建立山西光电信息产业研究院和山西光电信息产学研联盟。

  建设哲学学科优势学科群,对接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山西大学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打出的又一套“组合拳”。

  该校以学科集群优势推进产业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培育“+旅游”新业态,通过引入思想内容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高端智库建设、农村扶贫开发与政策研究、人才生态链建设,形成全面的产业对接。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突破

  近年来,山西大学建设服务山西产业升级的技术研发中心,不断强化科研创新与现实生产力的对接,围绕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结合优势特色研究领域,促进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

  着眼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开展节能减排和生态修复研究。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团队实现了煤泥固硫成型、煤矸石发电等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与山西平朔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近3年实现利税12.8亿元,累计实现经济效益32亿元。环境科学团队开发的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每年可外供除盐水140万吨,节约新鲜水资源210万立方米。

  着眼乡村振兴,开展特色农产品开发。生物医药研究团队以山西特色农产品为研究对象,首次从山西特色资源谷糠中获得具抗肿瘤活性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提取液,将促进谷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山西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分子科学研究团队以连翘、黄芩为原料,在平定、晋城、临汾开发功能性茶产品,首批订单达到1000万元,现每年野生连翘茶产量约5000斤,产值约1200万元。

  服务山西转型发展的办学导向带动了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稳步提升。2017年,山西山大科技园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9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建立对接产业升级新平台

  山西大学与山西转型发展同频共振,与山西产业链布局紧密结合,成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学校强化为山西实现转型发展的服务意识,构建了‘学科群+产业链’的合作平台,始终把服务山西的贡献度作为衡量办学治校水平的重要标尺。”该校党委书记符惠明说。

  学校整合校地、校企、校校合作职能,成立国内合作委员会、国内合作与交流处,出台《国内合作管理办法》,成立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办公室,为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提供保障。

  在制度建设上出台《自然科学评价办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进一步调动教师开展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积极性。在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上的新尝试、新举措,有了可操作的实质内容。

  体制机制的保障为产业对接铺平了道路,产生了一批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智库和服务平台也相继发挥作用。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针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经济结构演化与均衡发展,煤炭资源收益分配与产业转型、金融创新、环境治理、法治创新、产业群优化与管理等开展研究,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近两年,学校获得104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项国家级人文社科类项目。扎实的创新成果为科研转化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山西省教育厅 2020-08-21 10:05